每日经济新闻
专栏

每经网首页 > 专栏 > 正文

马光远:放货币解决经济问题是一起“医疗事故”

2012-07-14 01:34:08

一旦政府强调经济增速,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以及转变发展方式根本无从提起。

每经编辑 马光远    

马光远(经济学家)

对于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乐观者有之,但更多的是对2012年的前景持悲观态度。笔者认为,对于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好与坏的判断,前提是厘清两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第一,上半年7.8%的增速究竟是短期现象,还是意味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转折点已经到来;第二,上半年宏观经济的下滑,主因究竟是欧债等外部因素导致,还是内部深层次的矛盾和结构失衡导致的结果。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周期和基本面,同时,对于中国宏观政策本身如何应对,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外界影响不是经济下滑主因

笔者一直强调,从2011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连续六个季度下滑,这绝非什么短期现象,更不能把主因归结于欧债等国际经济动荡外部因素。可以说,中国经济在历经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不仅管理层已经形成了对高增长的依赖,行业、企业以及民众都没有做好从高速增长进入正常增长的心理准备,所以一旦经济下滑或者低于8%,就动辄出现经济“硬着陆”的论调。事实上,从上半年中国经济的表现看,经济增速不仅远高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也高于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动荡的情况下,经济增速仍然能够维持在8%左右,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另外,无论是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还是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都在合理增长区间;进出口总额增速回到个位数,下滑比较明显,但对欧盟的出口只下降了0.8%,而包括希腊在内的“欧猪五国”占中国对欧盟的出口比例也不到20%,欧美经济的低迷对中国经济有影响,但外界的影响绝不是中国经济下滑的主要因素。

对于今天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主因,温家宝总理前段时间在江苏等地考察时曾经指出,工业产值和利润下降,不完全是因为市场份额减少,更重要的是某些行业产能过剩。因此他特别强调,“我们提出稳增长,绝不是一个短期的应对措施。稳增长一定要同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这种观点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正确的。

高速增长转折点到来

笔者认为,201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事实上意味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转折点已经到来:其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经济受人口红利、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环境治理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潜在增长率已经降至8%到9%左右的水平。潜在增长率的下降,是中国经济进入正常增长周期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前几年采取的刺激政策,使得经济增速高于潜在增长率,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增长;其二,正是因为前两年的刺激政策,回避结构调整和关键领域的改革。包括房地产、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出现了一轮非理性的成长,使得过剩的产能更加过剩;其三,从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进出口增长飙升,全球化的红利成就了中国出口产业的黄金10年。然而,在全球都面临调结构的大背景下,动辄30%以上的进出口增速不仅不正常,而且明显不可持续;其四,近10年来,中国依靠投资和进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边际效应已经发挥至极致。

基于此,笔者认为,中国经济连续六个季度的下滑,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多年来真正的转折点到来,依靠投资、依靠出口、依靠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这点认识非常重要,如果不承认中国经济已经告别高速增长,如果认为中国经济的下滑是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则管理层会忽视这个基本事实而再次拿出短期的稳增长举措,再一次通过投资来稳定经济增速。而实际上,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权力过大的问题、垄断的问题、产业升级的问题等,都不可能靠再一次的政府投资来拉动,更不可能靠货币政策的再一次放水来解决。

放松货币解决不了经济问题

笔者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在江苏等地考察时,除了强调稳投资之外,也特别强调要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把稳定投资与实施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与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结合起来。笔者对此深为赞同,因为4年前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已经证明,不进行深层改革和结构调整的任何稳增长措施只能见效于一时,在政策的药效消耗殆尽之后,没有抓住时机进行调整的整体经济将再次陷入低迷,并且由于贻误调整的时机而让问题更加严重。

有论调总是认为,结构调整的问题、转型的问题,必须在发展中解决,必须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速中来解决。笔者对此并不反对,但保持一定经济增速并不等于必须保持高速度,更不意味着不顾现实规律让经济增速超越潜在的增长率。事实证明,一旦政府强调经济增速,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以及转变发展方式根本无从提起。通过放松货币和政府投资来解决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我个人一直认为这是一起“医疗事故”。

对于时下的中国经济而言,真正的解决危机之道,仍然是提升对经济减速的宽容度,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下决心减轻企业负担,为经济转型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果在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情况下,不下决心加大减税的力度为企业减负,不下决心调整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为民间投资营造更大的生存空间,接棒政府投资,不下决心通过激励机制支持企业通过结构调整进行产业升级,不下决心调整收入分配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而仅仅寄希望于货币的放松刺激短期的增长,除了换得短期漂亮而虚幻的有毒数字之外,恐怕只会再次贻误转型的时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