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评论

每经网首页 > 评论 > 正文

经济向上周期还会延续二十年

中国证券报 2012-07-09 09:40:10

未来中国经济不仅需要将“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甚至有可能向“保增长”转向。

7月5日晚间7点,中国央行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议息会议之前,率先宣布不对称降息,此次降息距离前一次降息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与欧洲央行、英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整时间点与预期完全符合不同的是,中国央行此次降息较为突然。市场对三个央行货币政策的不同预期表明,中国经济基本面与欧元区完全不同,中国经济会受到国际大环境影响,同时也是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因素,但中国受外力影响的程度可控,中国经济仍然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之一。

中国经济增速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一直呈现放缓迹象,几乎所有的经济数据都持续下行。很多人担心,按照这个趋势,二季度GDP很可能“破8”,甚至见到7.5%,三季度更可能见到7%。尤其是产能过剩和高库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企业产品售价。从全国看,二季度国有企业利润率和地方财政收入都出现断崖式下跌,银行业也出现坏账率上升的迹象,做空中国的声音又一次响起。

但笔者认为,中国经济的低迷走势与欧元区完全不同,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也不同。欧元区经济主要受到欧债危机影响,而欧债危机之所以爆发,本质是不少欧元区国家出现劳动力价值高估,这种历史性高估一旦被市场发现,欧元长达十年的大牛市将逆转,实体经济也会衰退,单靠积极的货币政策和紧缩财政拯救经济很难奏效。中国的情况则大不相同。中国仍属于劳动力价值高速上升的国家,而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包括商业化具有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都不具备的比较优势,这个历史性大机遇是得天独厚的。中国经济仍处于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正因为如此,中国经济长期向上的大周期至少还要延续二十年。

当前中国经济的诸多困难是如何造成的?应当承认,大周期也会有波动,也需要适度调整。中国的确存在巨大的城市化空间,但城市化和工业化不能走得太快,包括劳动力价值和劳动者收入也不能提高得太快,如果其他基本面因素不配合,就会出现失衡,例如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外汇储备巨幅增加、资产泡沫过大、房地产过热、物价上涨过快等。

大周期调整过程中会出现经济小周期,但小周期不能改变大周期,更不能用过严的政策对冲经济高增长。中国经济之所以出现持续下行,甚至出现断崖式下跌,很大程度是宏观经济环境过紧所致。政策面过紧,持续抑制终端需求,导致前期按照高增长预期配置的大量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很多产业出现高库存。

6月第一次降息之后,市场反应不是很积极。此次央行突然降息打破了这种悲观预期,未来中国经济不仅需要将“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甚至“稳增长”有可能向“保增长”转向。

既然要“保增长”,就要有更多的组合拳。从全球经济来看,未来投入“保增长”战斗的大国央行将越来越多,已经开始“保增长”的央行将出台更多的刺激政策,包括降低利率、购买国债(QE)等,全球货币政策走向宽松是一定的。当前丹麦央行已经将存款利率降至-0.25%。这预示着,未来欧洲央行还有两次以上的降息空间,同时也表明中国央行还有继续调整货币政策的空间,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如果从20%向下调整,还可以调整十次左右。本次中国央行突然降息已经不属于微调货币政策,而是货币政策调整,很有可能是连续动作。通常情况下,货币政策调整时点往往不是经济趋势的末尾,惯性还会起作用。如果说,中国央行年内初次降息是为了抑制经济下行,那么本次降息则是为了刺激经济上行,随后的货币政策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回到长期上行的大趋势中。

当货币政策转向略微宽松时,很多人担心会不会再次引发高通胀和高房价。笔者认为,从当前大环境看,通胀上行压力降低,尤其是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追随风险货币的历史性回调而出现调整走势,对中国经济来说,输入型通胀压力会在一段时间内缓解,此外农产品价格短期上涨压力不大,将有效缓解物价上行压力。

责编 赵庆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