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4 00:42:33
仅凭一份10转10派1元的分配方案,川润股份便谱写出龙年A股的一段传奇。短短37个交易日,股价由13.88元飞至最高的38.79元(后复权价),登上第一牛股宝座。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刘明涛 杨苏
第3次募资 推出两大项目
自2008年首发上市成功募集2.2亿元以及2009年再度募资2.5亿元,近两年来,川润股份再无其他动作。直到去年8月,才准备第3次募资。公告显示,此次增发,主要用于风电液压润滑冷却设备产业化基地技术改造项目,和年产500台(套)大型液压设备技术改造项目。
李丹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IPO项目建成后,现在我们的厂房容量有限,所以想新建厂房扩展产能,因为对于风电这一块前景还比较看好。至于大型液压方面,我们想做产品结构转型,以前做的是中低端,现在要做高端。”
谢光勇分析称,“去年在风电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风电装机的增长仍然达到10%以上,未来市场空间很大。从国家产业政策来看,虽然存在宏观调控,但这是因为之前市场增长太快,不可持续,所以国家要规范这个行业。未来风电装机每年仍能保持在1500万~2000万千瓦,即便按下限来看,每年新增风电装机也有1万套产品。”
谈及大型液压系统,谢光勇认为值得期待:“工程机械行业的液压,大家比较熟悉,我们就不涉及了。我们要做的是一些大型液压系统,比如挖隧道的盾构机,公司正与北方重工合作的一个产品。另外,我们有客户基础,以前只能提供润滑设备,现在可以提供液压设备配套,相当于完善配套产品并且进入新的领域。”
募投项目未达预期
“公司在润滑液方面还好,是行业内第一家上市公司,但是在余热锅炉只能算是中西部地区领先。这次即便定增失败,我们都要做这两个项目。”李丹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川润股份已制定液压润滑产品线的五年规划,希望在2015年较此项目目前的收入翻两倍。
记者注意到,川润股份2009年募投项目1.5万吨发电设备及压力容器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去年实现净利润1163.89万元,并没有达到当时预计收益,而另一项目1.3万吨余热发电设备生产线改扩建项目则在2011年未产生效益。
李丹表示,“1.5万吨项目没有达到预期,公告里也说明了,以前是做锅炉部件的,而现在做整机。我们需要在管理能力上提高,所以聘请东方电气吴焕其先生做总经理。另外,在工艺布局等方面都要提高,正在磨合期。另一个项目投入比较晚,所以没有产业效益,今年这两个项目收益怎样,还需看市场情况。”
在川润股份年报里,记者还发现一项新业务——为东南亚总包业务,去年订单有1.4亿元。谢光勇表示,“技术服务型,相对来说在盈利方面要好一些。我们本身是个制造型企业,做这个也是希望有所突破,特别是在宏观环境不好的时候,生产制造企业是很艰难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