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基金

每经网首页 > 基金 > 正文

3·15前拉响“排雷”警报 基金重审重仓股

2012-03-13 01:22:00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魏玉卿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魏玉卿 发自北京

一年前双汇瘦肉精事件带给基金“血”的教训,尤其是在高位接盘、低位割肉的基金,这是一次惨痛的回忆。随着3·15消费者权益日又渐临近,这是否会让基金们紧张起来重新审视重仓股、消费股?

一些机构对此足够重视,其前车之鉴令基金输掉的不仅是业绩、规模,更输了人心。“又有哪家上市企业会‘中枪’?”与往年不同,今年3·15前夕,为了避免“踩雷”,北京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疑问已在心中油然而生。

3·15在即机构担心“踩雷”

陈扬(化名)在某保险机构做消费行业研究员。上周末,他和一圈内人吃饭聊天,“听券商的人说今年3·15又有可能有一家上市企业被曝光。”这位人士无意间说的这句话,引起了陈扬的注意。想想去年双汇发展让机构遁形的惨景,他心里不由打了个颤,他所在的保险机构正重仓某只家电股,需要投入十二分精神去捕捉各种相关信息。

“很难猜!那么多家消费类上市公司,你们媒体打听到了什么吗?”深圳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言语间透露出了一丝急切。

作为一名券商研究员,张涵(化名)的工作重心最近也发生了偏移,他已开始提前搜集各种信息了。尤其在最近一周里,特别留意媒体在关注哪些领域的问题,看看自己负责的领域是不是属于“敏感区”,希望能及时排除隐患。

“对重点股票会多一些与公司沟通,看看是不是有媒体采访、产品投诉等情况,并会给客户提示。”这是他目前正在做的工作。

基金重新审视重仓股

“想想真是让人不寒而栗,虽然双汇发展股价回升,但留下的后遗症至今还难以完全消除。”提到去年的双汇发展事件,沪上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回忆说道。

有媒体报道,网络购物、医疗领域、隐私安全、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快递行业等是最有可能遭到投诉的领域。“又有哪家上市企业会 ‘中枪’?”北京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疑问在心里打转。

海通证券的报告显示,从剔除指数型基金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持有的五大重仓行业来看,去年4季度末,基金持有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机械设备、食品饮料、金融保险、医药和信息技术。基金增持的前五大行业为金融保险、食品饮料、房地产、电力以及社会服务业。

截至去年年底,主动型股票基金中,有超过60只持有大消费类股票

(包含医药、食品饮料、批发零售贸易等)市值占净值比超过了20%。尤其是一些完全在消费类股票中游走的主题投资类基金,如汇添富医药保健、易方达医疗行业、鹏华消费优选行业等。随着3·15临近,是否会引起基金对重仓股的重新审视?

沪上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道:“这两年的报道重点是食品安全,如牛奶、猪肉。接下来医药、环保、产品质量等都容易发生缺失社会责任的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基金从过去的案例中吸取教训,在惶恐中开始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迫使基金重新审视此类重仓股。

“这么多家上市企业,我们不去猜,也不是我们能掌握得了的。从我们的角度出发,就是不会再单看业绩,也要看企业是不是重视社会形象,是不是具有良好的治理结构。”北京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说到。

双汇发展的前车之鉴

让机构紧张的还是去年惨痛的教训。“做梦都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大企业身上。”当时有基金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到。

去年,央视在3·15消费权益日播出了一期《“健美猪”真相》,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作为食品行业的标志性企业,双汇集团遭到了社会的强烈抨击和痛斥。

节目播出当天,双汇发展股票跌停。紧接着在3月16日,双汇发展宣布停牌。事件发生一个月后股票于4月19日复牌,双汇发展连续两个交易日一字跌停,股价最低触及55.60元/股,与停牌前相比,跌幅超过30%,市值蒸发了近200亿。

整个事件中,除了双汇,遭遇打击最大的当数持股数量占到流通股比例三分之一的公募基金。基金们持有市值缩水严重,尤其是在2010年四季度买入的基金,买入成本价超过84.9元/股,还有在2011年一季度买入的基金,全数被套。

而更令基金公司损失惨重的,还是旗下重仓该只股票的基金遭遇了持有人大规模赎回,基金规模瞬间蒸发了数十亿。兴业全球基金由于旗下基金全系持有双汇发展,当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旗下兴全趋势发布的201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在二季度其遭遇净赎回超过28亿元。基金公司形象也几近一落千丈。

在基金发布的2011年半年度报告中,该股遭到了一些基金“甩包袱式”的抛售。诺安股票在二季度大量抛售,大成旗下7只基金重仓双汇发展,在二季度有6只抛售了该股;在一季度增持了双汇发展的南方成分精选,在二季度也选择了割肉离场;华夏蓝筹核心、长盛同德、长城安心回报等等均在二季度抛售。

·记者手记

调研踏实 还怕“心慌慌”?

在采访中,一些基金经理对“究竟可能是哪家上市公司”表现出了关心和好奇。从券商到基金公司,今年机构对3·15的关注从消费者维权的角色转换到了投资上,这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基金经理为什么会“心慌慌”,这背后这究竟折射出什么问题?

双汇瘦肉精事件发生时,市场质疑基金的调研和研究工作是否做到位。采访中,记者问:“万一你管理的基金重仓股不幸命中,怎么办?”“这个……还真没想过。”

也许,还没有哪家基金公司能“坦然”面对3·15,同时底气十足的说:“我们持有的股票没问题,不会触雷。”而基金公司对于自己所覆盖上市公司尽职尽责的调研和反向求证,也是应该做好而做得不够好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