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在路上

每经网首页 > 记者在路上 > 正文

公务车采购新政动了谁的奶酪?

每经网 2012-03-05 10:00:05

中国公务车新政仍有“务虚”的一面,还是以政策制定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并不能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去制定法规。

程元辉/文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业界对这份纯自主品牌车型采购目录争论持续发酵,其背后就是利益的争夺,那么公务车采购新政动了谁的奶酪?

有人说动了政府采购大户“奥迪”的奶酪,有人说合资企业都受到影响。我认为,这是对政府低端市场重新分配,部分面对政府低端采购合资企业将受到影响,主攻政府高端采购的宝马和奥迪市场受到的影响或不如预期。

我做以上判断有以下几点思考:首先厘清一个概念,公务车采购新政是改革公务车采购的哪个一个部分,公务车一般分为以下几类:一般公务车、领导公务车、警车和特种用途车。

这次公务采购新政指向的是一般公务车,主要是中央机构机关单位一线员工用车和地方政府一线公务员办公用车,那么主要争夺的将是这部分市场。

其实这一般公车采购中,奥迪和宝马等豪华车性占比不高,大多数是10万元到30万元的中级车和中高级合资车型比较多。根据政府采购新政,这部分采购车将是采购自主品牌企业生产车型,之前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合资企业在这些方面做的不错,现在等于把这部分市场拿出来给自主品牌企业来“瓜分”。

当然,奥迪和宝马等豪华车的市场将会受到影响,但我认为,新政策采购对豪华车品牌政府采购冲击太大,因为他们是受管于另外一个规定。

2004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部长级干部配备排气量3.0L(含3.0L)以下,价格45万元以内的轿车;副部长级干部使用排气量3.0 L (含3.0 L)以下,价格35万元以内的汽车。半年以来,目前这个规定并没有变化,因此奥迪宝马等豪华车制造商们无需担心太多。

因此,公务车新政突显公务车改革的局限性,对于公务车使用者来说,位居高位的政策制定者“使用豪华轿车”的利益得到保证,而换的自主品牌企业“一片掌声”的是牺牲底层公务员和地方政府的“利益”。

这也是业界在欢喜之后,忽然感觉很“担心”的原因,真实的情况是自主品牌企业不会这么快尝到利好。因此,中国公务车新政仍有“务虚”的一面,还是以政策制定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并不能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去制定法规。

相比中国公务车采购中的“特权”现象,我们可以关注发达国家在公务车使用领域的先进经验。

以紧邻日本和韩国为例子。在日本,只有总务大臣、副大臣有专车接送上下班,其余的官员只能被公车接送到指定站点,改换公共交通工具;在韩国,政府机关所用的公务车辆是严格按照“公用车辆管理规定”来分配的,中央行政机构次官以上官员才享有使用专车的权利。

在汽车发达国家法国和德国看, 法国只给各部委部长、部长级代表和国务秘书配置专车和专职司机,司局长以上公务员配专车,但不配司机;德国为节省开支,尽量减少公车数量,规定一般官员办理公务时,可用公车,也可乘出租车。上下班原则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自己开车,单位给予适当补贴,各级官员公务用车一般不受限制,但限制外出范围。如果到外地出差,应乘坐长途公共交通工具。

在北欧芬兰,只有总统、总理、外交部长,内务部长、国防部长享受配备固定车辆和固定驾驶员的待遇。经过调查发现,公车开支成本是“打的”的三四倍,于是大量削减公车,司局级官员执行公务通常是“打的”。

因此在中国一个大官和小官都可以配车大背影下,公务车采购仍将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其利益和特权关系,因改革阻力将来自政策制定者。

责编 刘小英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