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期待“加快改革”成全国“两会”热点

每经智库 2012-02-28 01:27:21

“加快改革”应该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议题,金融体制改革可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官,包括放松民间金融管制和资本市场改革。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一年一度的全国 “两会”开幕在即,世界银行发布名为《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的报告认为,中国如果不进行深层次改革,可能会面临经济危机。毫无疑问,经济改革将是今年全国 “两会”最大的热点。在笔者看来,中国经济要实现稳中求进,要实现软着陆,必须加快体制性的改革。

对于改革,高层已经通过《人民日报》发出“情愿要有瑕疵的改革,也不要不改革的危机”的声音。有人说,当前全球经济低迷,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又遭遇到空前的压力,此时加快改革无疑是添乱。而笔者以为,高层已经下定决心:体制性的改革必须进行,不改革,经济发展会出现停滞,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笔者以为,“保增长”将成为中国政府未来的首要目标,“稳中求进”也是保增长的代名词。但如何保增长?靠大规模的基本建设?靠房地产?这些都不能够。我们必须汲取“4万亿”刺激政策导致14万亿各级政府超大规模投资项目的惨痛教训。而且,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没有巨额的资金投入,如何启动中国经济内在的生产潜力呢?痛定思痛,还得靠民营经济,靠小微企业中蕴涵的创新能力。因此,可以判断,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适度地 “国退民进”,更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国民同进”。而改革的试金石,就是一直难产的新“非公36条”实施细则能否尽快出台。

在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之前,宏观经济环境必须稳定,要出现明确的稳增长迹象。今年前两个月,经济下滑迹象已经明显,具有热度的行业越来越少。从银行业的贷款增量观察,房地产一降温,很多行业都跟着降温。能指望新兴产业吗?这如同指望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那是远水难解近渴。已经有观点认为,要使宏观经济转好,必须及时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并尽可能地带动相关产业复苏。对此问题目前争议很大,它很可能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度最大的问题。当然,要避免经济硬着陆风险,在保持住目前的政策调控力度的同时,也要顾及长远。也就是说,全国“两会”或将反驳各种要求松绑的声音,但在实际操作中,会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灵活性,不再搞一刀切。

金融体制改革很重要,它可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官。金融体制改革包括放松民间金融管制和资本市场改革。笔者预计,全国“两会”后这方面的改革力度会很大,甚至让人目瞪口呆。比如对民间融资案的审理、新股发行制度的颠覆性改革等。必须明确,在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加的同时,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幅度是远远不足,而不是太多。中国银行业贷款总量虽然很大,但大量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仍然得不到贷款。要扭转这种局面,改善微观经济环境,国内金融环境必须彻底改善。金融体制改革可能会成为“两会”激烈争议的焦点,而且有关部门会拿出改革方案让代表委员讨论,通过后即实行。

再进一步分析,经济体制改革靠什么保障?靠什么指引?一定要有相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增量要以民营企业为主,以创新经济为主,计划经济的痕迹就要减少,市场化的比重就要提高。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讨论其他议题。调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重,市场的力量增强了,民主和法治必然也会增强。

综合目前的种种迹象,笔者认为“加快改革”应该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议题,争论或许会很激烈。有争论不要怕,理越辩越明,只要能达成共识,改革才能向深水区推进,这对中国经济是最大的利好。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开幕在即,世界银行发布名为《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的报告认为,中国如果不进行深层次改革,可能会面临经济危机。毫无疑问,经济改革将是今年全国“两会”最大的热点。在笔者看来,中国经济要实现稳中求进,要实现软着陆,必须加快体制性的改革。 对于改革,高层已经通过《人民日报》发出“情愿要有瑕疵的改革,也不要不改革的危机”的声音。有人说,当前全球经济低迷,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又遭遇到空前的压力,此时加快改革无疑是添乱。而笔者以为,高层已经下定决心:体制性的改革必须进行,不改革,经济发展会出现停滞,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笔者以为,“保增长”将成为中国政府未来的首要目标,“稳中求进”也是保增长的代名词。但如何保增长?靠大规模的基本建设?靠房地产?这些都不能够。我们必须汲取“4万亿”刺激政策导致14万亿各级政府超大规模投资项目的惨痛教训。而且,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没有巨额的资金投入,如何启动中国经济内在的生产潜力呢?痛定思痛,还得靠民营经济,靠小微企业中蕴涵的创新能力。因此,可以判断,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适度地“国退民进”,更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国民同进”。而改革的试金石,就是一直难产的新“非公36条”实施细则能否尽快出台。 在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之前,宏观经济环境必须稳定,要出现明确的稳增长迹象。今年前两个月,经济下滑迹象已经明显,具有热度的行业越来越少。从银行业的贷款增量观察,房地产一降温,很多行业都跟着降温。能指望新兴产业吗?这如同指望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那是远水难解近渴。已经有观点认为,要使宏观经济转好,必须及时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并尽可能地带动相关产业复苏。对此问题目前争议很大,它很可能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度最大的问题。当然,要避免经济硬着陆风险,在保持住目前的政策调控力度的同时,也要顾及长远。也就是说,全国“两会”或将反驳各种要求松绑的声音,但在实际操作中,会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灵活性,不再搞一刀切。 金融体制改革很重要,它可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官。金融体制改革包括放松民间金融管制和资本市场改革。笔者预计,全国“两会”后这方面的改革力度会很大,甚至让人目瞪口呆。比如对民间融资案的审理、新股发行制度的颠覆性改革等。必须明确,在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加的同时,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幅度是远远不足,而不是太多。中国银行业贷款总量虽然很大,但大量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仍然得不到贷款。要扭转这种局面,改善微观经济环境,国内金融环境必须彻底改善。金融体制改革可能会成为“两会”激烈争议的焦点,而且有关部门会拿出改革方案让代表委员讨论,通过后即实行。 再进一步分析,经济体制改革靠什么保障?靠什么指引?一定要有相配套的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增量要以民营企业为主,以创新经济为主,计划经济的痕迹就要减少,市场化的比重就要提高。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讨论其他议题。调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重,市场的力量增强了,民主和法治必然也会增强。 综合目前的种种迹象,笔者认为“加快改革”应该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议题,争论或许会很激烈。有争论不要怕,理越辩越明,只要能达成共识,改革才能向深水区推进,这对中国经济是最大的利好。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