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在路上

每经网首页 > 记者在路上 > 正文

春运的转型

每经网 2012-02-01 09:59:17

随着守地的老一辈离开,和现代家庭不断收缩,以及未来可能的户籍逐步放开,春运的消失,或者说转型并不太远。

每经编辑 王磊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王磊/文

春运,是这个社会从农耕时代向城市化发展的伴随物。从直观上而言,人们在大部分时间从农村来到城市,在小部分时间从城市回到农村,这就是春运。

春运,无疑只是阶段性的产物。再过几十年,这一历史终会消失。

城市化的伴随产品

从1994年到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从28%增加到了2011年的51.27%。其中,统计的城镇“常住人口”包含了在城市居住满半年以上的农村户籍人口,这部分群体基本属于“半城市化”。

这部分“半城市化”人口,因为老人和小孩多半还在农村的缘故,绝大部分都会回老家过年,而其余的城市化人口,也会由于探亲和扫墓的原因回老家。

而在1994年到2011年同期,春运每年运送人次从12亿人次增加到30亿人次,可以看出,正是中国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和“半城市化”群体的存在,才合力造就了春运。

春运的消失

和春运相对的是“避运”。由于之前春节回家的诸多“经验”,现在我回家搭“顺风车”已是首选。

去年,农村的老辈过世。一时间,大家过年仿佛失去了目标。今年除夕夜的老家大院,据说也很冷清。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老人逐渐离世,存于人们心中的农耕文化的根基,不可避免地逐渐湮灭了。

据《中国统计摘要2010》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09年,全国村民委员会数目逐年减少,平均每天有20个行政村消失。

其实,即便不看这些数据,亲身去农村走一走,农村的凋敝早已是事实。春节的探亲和扫墓给农村带来了生气,但平日里只有老人和孩子。

春运必将“转型”

随着守地的老一辈离开,和现代家庭不断收缩,以及未来可能的户籍逐步放开,春运的消失,或者说转型并不太远。

首先,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养老、就医、教育等问题并未解决。一方面农村的老人不愿意离开土地,另一方面小孩在城镇的教育成本高企,“半城市化”人口会长期存在,而这部分群体正是传统春运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一般而言城市化会经历三个阶段,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在这个过程中,春运中传统的返乡潮会逐渐减少,出行旅游的占比会增多。

截至2011年底,目前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而发达国家在70%以上或者更高。如果再挤掉这其中的“半城市化”人口的水分,中国的城市化率总的来说还在高速行进的路上。

在两种情况并存的情况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春运客流量可能都将保持较高水平。但是在将来,“春运”这个名词,必然会像将向“黄金周”靠近,人口的迁徙也将从简单的城乡流动,向正常的假期人口流动转型。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