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中指院:2011年130城土地出让金1.86万亿 同比减13%

2012-01-04 01:32:29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敏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张敏 发自北京

严厉的楼市调控已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大幅缩水。近日,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8634.4亿元,同比减少13%。

楼市调控导致不少城市的市场成交量缩水,这种效应传到了土地市场。2011年以来,不少城市出现土地流拍、流标现象,成为土地市场低迷的具体表现之一,并直接导致很多城市未能完成土地供应计划。按照财政部的数据,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到2.9万亿元,今年将难以突破上述水平。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严格的房地产政策持续,将影响2012年土地市场的复苏。

住宅用地楼面价缩水12%

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在2011年130个城市的成交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成交额12391.3亿元,占据67%的比例,但同比下滑了24%。商办类用地和工业用地的成交额均比去年有大幅提高,增幅分别为21%和34%。

该报告认为,成交量减少和成交单价下降是住宅类用地出让金减少的主要原因。据悉,在全国130个城市中,去年不仅住宅用地的成交面积同比减少18%,住宅用地成交的楼面价也下跌了12%,降至1473元/平方米。

楼市调控无疑是导致土地市场低迷的主因。去年以来,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出于对市场的悲观判断,主动放缓拿地步伐,造成了住宅用地成交量的缩水,成交溢价率也明显回落。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受政策影响较大的一线城市及部分省会城市,商办用地受到热捧,比重也大幅增加。

热点城市中,上海、北京成为仅有的两个迈入“千亿俱乐部”的城市,去年土地出让收入分别达到1205亿元和1055亿元,同比减少20.4%和35.8%。苏州、天津、重庆、杭州等城市的土地出让收入也超过700亿元。

一线城市中,广州和深圳依然无缘前十。去年深圳的土地出让金虽然有所增加,但也仅为192.4亿元。而广州开启放量供应,但是土地成交状况却一直没有起色,地块流拍、延期不断,土地出让金302.6亿元,同比减少16%。

近900宗土地流标流拍

2011年11月是广州土地市场最低迷的月份,当月广州市共取消了32宗土地的出让,这些土地多为住宅用地。

同样的情景也在北京等其他热点城市上演。11月以来,北京先后拿下数宗长期挂牌但并未收到报价的土地,截至目前,在北京市正在交易的13宗经营性用地中,仅有两宗收到报价。此外,南京、沈阳、宁波等地也从11月开始,出现土地流拍、流标现象。

北京中原地产的分析称,全国性的楼市调控见效,房产交易的低迷传导至土地市场,使得年末集中出现土地流拍、流标的现象。根据该机构统计的数据,2011年,全国主要130个城市的土地流拍、流标达到了900宗,比2010年的280宗上涨了2.2倍,其中居住类流标达到了420宗,比2010年的130宗上涨了223%。

土地市场低迷也导致一些城市未能完成土地出让任务。以北京为例,去年北京共成交59宗住宅用地,面积总计约687公顷。而北京市全年普通商品住宅供地计划为1220公顷,以此计算,北京供地计划的完成率仅为56.3%。

今年土地市场仍不乐观

受严厉调控政策的影响,土地市场的低迷态势恐怕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总监张大伟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12年上半年,土地市场的形势可能更加严峻,各地若要按期完成本年度供地计划,唯有采取更积极和灵活的土地出让策略,更为理性地评估地块起拍价,才能减缓土地流标日趋严重的现象。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分析也认为,在严峻的市场环境及政策环境下,即使政府加大土地的供应,也难以激发开发商拿地的热情,土地市场的复苏有待时日。

受此影响,不少专家分析称,未来土地价格难以走高,但也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

与此同时,随着保障房建设的持续推进,保障房用地将成为未来政府力推的重点,且能够得到保证。商业办公用地也可能继续面临放量供应与成交的局面。

同步播报

2011北京新住宅成交创10年最低

每经记者 张敏 发自北京

受严厉调控的影响,2011年多数城市的房屋成交量下跌,跌幅最高甚至达到50%以上。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2011年,4个一线城市楼市总体成交同比下降19.49%,二线城市楼市总体成交同比下跌18.01%。在限购最为严厉的北京,楼市更是全面走低。来自北京市的官方数据,2011年北京新房住宅成交90605套,创10年最低,同比下调18.4%;同期,北京二手房签约121512套,下调38.2%。

据统计,去年北京成交的新房住宅中,超过七成来自五环以外,房屋成交郊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认为,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政策环境短期内难以改变,需求仍将受到抑制。2012年,楼市可能陷入深度博弈。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