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政治局会议定调:保持稳健货币政策 注重“预调微调”

每经网 2011-12-10 14:46:47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中央政治局决定,明年中国将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中央政治局决定,明年中国将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

新华社发布的通稿指出,会议提出,要更加有预见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准确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重点,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预调、微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明年更加注重“预调微调”

在评价今年经济时,上述会议指出,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会议同时强调,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经济平稳运行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

多名分析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从会议所传达的信息看,控物价被提及得并不太多。此外,虽然上述会议并未明确提出“保增长”等字眼,但从会议基调来看,决策层显然在明年更加注重“预调微调”。

统计局发布数据,11月份CPI同比4.2%的涨幅,是CPI同比数据14个月以来的新低,但仅仅4个月之前,7月份同比上涨6.5%的CPI当时创下了37个月的新高。业界认为,从37个月的高点到14个月的新低,背后是宏观调控这只有形之手作用的结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以来,货币政策重新回到稳健区间,比此前的宽松政策收紧得很快,从抑制流动性的角度将通胀稳了下来。

他还提到,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在密切的配合着控通胀这一年内首要任务的完成,而财政政策的发力点在于保障农产品供给等范围。

目前我国通胀已经明显进入下行通道,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受翘尾因素走低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年末到明年年初物价将继续下行,预计12月CPI会降至4%以下,而2012年全年可能下降到3—3.5%区间。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这艘航船驶入了一个新的环境中,胡锦涛也提醒说,当前世界经济风险明显增多,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很突出。

张永军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仍然成为明年的调控主基调,但内涵却有所不同。

他分析说,货币政策的稳健提法有两方面考虑,其一是明年控通胀任务仍然不算轻,3%—4%的CPI增长预期并不算低。其次在欧债危机前途未明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经济或许需要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因为“稳健”这一提法更加强调的是灵活性。

保增长被寄予更多重视

11月CPI实现大幅下滑,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今年以来控通胀的多项措施已经见效。

业界认为,今年1月至10月M2、M1累计增速已经进一步降至12.9%和8.4%,经济需求偏冷正使中国经济增速正在加速下滑。

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尚未召开,但从政治局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提出的几点调控思路看,保增长比控通胀所占的位置更加重要。

海通证券最新报告称,工业增加值连续几个月降低并回落至13%以下的走势,表明通胀已经不是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保增长将成为政策的首要目标。

报告称,工业回升有赖于政策乏力,货币政策由进一步放松的必要,财政政策需要更加积极。

中央政治局在会议中谈到明年调控思路时指出,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关键是要把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更好地结合起来。

从会议提出的五大点调控方向与目标看,除在第一点提及“要统筹处理好增长、结构、物价关系”外,其他内容并无侧重强调与稳物价有关的内容。

但就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三驾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会议侧重讲到,在投资上,要“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在消费上,提出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而外贸领域则强调“保持出口稳定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在外需下滑幅度较大、消费疲软的前提下,还是应当启动“内需补外需、投资补消费”的政策调整,在适度调整投资结构的基础上,“稳投资”应当是工作的核心。

他指出,应该及时出台以减税、增加指出为主题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积极财政的事实在“调结构”与“稳增长”之间寻找到契合点。

高盛高华报告列举了四个决策层将重点发展的领域: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鼓励居民消费和发展新材料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系统,特别是教育、医疗、社保及公共住房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在财政政策方面,张永军解释说,今年的保障房建设已经启动,明年还会继续实施,而在一些保民生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也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他说:“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强调的是连续性。”

责编 刘小英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