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2307点政策底再遭“恐吓”12月行情鸡肋依旧?

2011-12-04 00:28:46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赵笛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赵笛

当沪指向下砸到2323.41点(2011年10月11日)时,汇金出手增持四大行,2307点成为第一个政策底;当沪指再次向下砸到2319.44点(2011年11月30日)时,央行在全球救市的浪潮下突然宣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0.5个百分点,这又成为另一个政策底部,12月1日沪指大涨2.29%,但11月PMI跌破50%的消息又“恐吓”了股市,12月2日沪指跌1.10%。

管理层连续两次在跌向2300点整数关口时出台救市政策,2300点的政策底特征愈发明显。然而冲高回落后的股市依旧充满变数,国际板魅影、增持力度减弱、年末基金市值行情疲软,都预示着12月股市或为鸡肋行情。

/救市动态/

救市是个无底洞?

在行情持续向上时,不够强烈的个别利空信号亦难扭转乾坤;在行情错综复杂时,投资者往往要在不停地得到利好信号的前提下,才能保持信心。从汇金增持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救市脉络清晰明了。然而,当PMI跌破50%,留给市场的将是对经济前景的忧虑,而政策是否放松或也成为决策层头痛的问题。

全球联合救市

北京时间11月30日晚间,美联储宣布将携手欧洲、加拿大、英国、日本和瑞士五大央行联合救市,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以支持全球金融体系。大央行之间现有的美元互换利率下调50个基点,于2011年12月5日开始生效。

据悉,该举措目的是为缓解市场流动性压力给家庭和企业带来的冲击,从而刺激经济复苏。全球银行的联动救市不由得让人想到了2008年年底,当时,全球主要经济体为了对冲金融风暴的冲击,也是联手救市,在那次救市后,全球股市短时间大幅上涨,基本确立底部。

中信建投分析师周金涛指出,这次下调会降低欧洲银行融入美元的资金成本,缓解这些银行的美元流动性。因为美元流动性缺乏会导致欧洲银行的美元放贷减少,从而影响各国企业的经营。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全球央行集体救市,却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此项措施对于改善欧洲各国的财务状况没有多大用处,也无法改变欧债危机爆发的趋势。欧债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财政问题,所以,欧债问题将继续深化。

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也指出,上述救市“意味着以货币紧缩为代表的市场正常化努力,在债务危机的倒逼下宣告失败”。

由此可见,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集体救市并不能简单视作“利好”,由于救市暂无法解决根本性问题,市场就只能在期待更多救市政策出台的情况下继续反复震荡。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实际上,就在11月30日全球六大央行集体救市的消息宣布几个小时之前,中国人民银行率先宣布将释放流动性,表示将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1月以来,存款准备金率12次上调后首次下调,将释放流动性约4000亿元。

12月1日,A股市场受上述两大救市消息刺激,大幅高开逾2%,不过到了午后,市场再次出现获利了结的抛盘,最终沪深两市的涨幅分别为2.29%和2.32%。

由于11月30日沪指一度跌至2319点,联系到汇金增持时沪指点位,2300点或再次成政策固守关键点。

对于准备金率的突然下调,华泰证券分析师崔红霞认为,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在政策基调尚未转变的背景下,实际操作已转向宽松,也打开了后续存准率继续下调空间。长江证券分析师邓二勇也认为:“存准率调整窗口已经打开,不排除未来几个月存准率继续下调的可能性,可定义为货币政策的小幅转向。”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事实上,推动“降准”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增速下滑,下滑到不得不赶快“救市”的程度。

从经济形势看,当前内外需求均呈减弱态势,两者共振加大了经济继续下行的风险。崔红霞认为,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的表述显示,随着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和下行风险增加,政策的重心进一步向稳增长倾斜。

而从金融形势看,外汇持续流入导致流动性过剩压力增大,是此前持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目前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变化。结合12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仅有不到1000亿元的规模以及年末和春节临近,市场流动性面临着冲击和考验。“降准”提高流动性更似一种无奈之策——在存量资金都面临抽离的情况下,再不补血,市场就将消耗殆尽了。

政策放松VS经济下滑

从7月开始,市场就期盼政策放松,如今,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终于将期待变成现实。

从股市的上涨来看,“降准”在短期有利于改善市场过度悲观情绪,推动市场短期反弹。然而,这一反弹高度却面临基本面的掣肘——经济前景黯淡不支持上涨。

11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10月的PMI为50.4%,较9月的51.2%下滑明显,且明显低于市场平均预期的51.8%。虽然官方数据令人担忧,但汇丰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51,高于9月的49.9。由于汇丰数据的支撑,当时市场只是纠结于判断的不统一,但还未演变为高度担心。

然而,12月1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官方数据定格为为49.0%,环比回落1.4个百分点,自2009年3月份以来该数值首次回落到50%以内;而就在此时,汇丰PMI也没有继续给力,47.7的数值环比降幅为3年来最大。汇丰和官方的PMI数值双双跌破“景气线”表明,中国制造业运行放缓,开始出现明显的收缩苗头。

对此,市场开始认真思考,当前股市,到底是政策放松能“盖过”经济下滑的危机,从而引领市场走强,还是经济下滑始终走在政策放松的前头,形成政策不断出台,但始终无法阻止经济下滑的局面呢?如果是后者,自然就会带动A股市场下行了。

长江证券分析师邓二勇指出,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带来的反弹预计(股市)涨幅在10%左右。从国外来看,意大利国债利率新高,欧债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风险压力不减;从中期来看,货币政策调整干扰房地产调整从而继续延长经济衰退期,经济见底的时间可能继续延后,因此市场中期行情为“抵抗式”行情。

/高层意图/

主席“点火”维护“三公”原则

除了经济背景和救市背景与2008年十分相像以外,当时市场还出现了建立制度方面的类似。在2008年大熊市期间,监管部门在股市下跌中推出了多项制度,如针对“大小非”减持设立大宗交易平台,针对国有股增持出台增持回购扶持政策等。如今,新一轮“建制(指建立制度,下同)”正在A股市场如火如荼地推进,在就任一个月后,证监会新主席加快了建制与改革。

创业板“退市”制度征求意见

11月28日,深交所公布了《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在连续亏损、净资产为负等11项退市条件的基础上,征求意见稿新增了两个退市标准,一是“连续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即创业板公司在最近36个月内累计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三次;二是“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即创业板公司股票出现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符合上述两项标准的股票都将终止上市。

虽然这一退市标准在市场人士看来仍显得过于宽松,比如股价低于面值,即要每股股价低于1元,目前,创业板股票中,股价最低的股票为国联水产(300094,收盘价7.50元),但每股股价也超过了7元——可见要符合这一退市条件不太容易;此外,三年内被公开谴责三次,这似乎也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就连曾经臭名昭著的银广夏,当年也没有达到这一条件。

不过,有政策总比没有政策好。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认为,创业板退市制度的亮点将对中国A股市场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严厉的退市制度将引导中国股民学会用脚投票,并将有效化解IPO三高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创业板退市政策以外,在12月1日第九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发言还表达了认真研究柜台交易的可能性、从六大方面深化推动资本市场创新等内容,这些都表明,管理层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建制潮。

重拳打击内幕交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各类建制中,严防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是新主席上任伊始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12月1日,郭树清表示,证监会对内幕交易将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他表示,未来将继续改进监管手段和方式,严惩操纵市场、欺诈上市、利益输送、虚假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好市场“三公”原则,并呼吁投资者要多向证监会提供内幕交易线索。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述表态的前后,本周以来出现了一连串的打击内幕交易、处理违法违规的事件。

比如,证监会向胜景山河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出示警示函,并撤销平安证券胜景山河项目两名签字保荐的保荐代表人资格——这是有史以来,证监会向保荐人开出的最严厉罚单;11月29日,证监会通报了李旭利“老鼠仓”案件,证监会将对其涉及的行政违法事项作出处理,这意味着李旭利除了承担刑事责任之外,还将面临市场禁入等行政处罚;12月1日,证监会宣布,解聘第三届并购重组委委员吴建敏,原因是证监会根据举报信息核查,吴在担任委员期间,违规持有参与审核的股票*ST圣方,该行为违反相关规定。这也是证监会第一次对并购重组委员会委员予以重罚。

拓展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

在12月1日的第九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要拓展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07年底以来,居民投资股票的意愿出现持续下滑,就算在通胀较严重的今年上半年,居民储蓄依旧出现增长。

9月15日,央行公布了每季度一次的问卷调查报告,报告中提到居民投资意愿继续下滑,并创出2009年以来的新低。数据显示,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三季度82.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其中,39.7%偏好“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变相储蓄,43.1%偏好“储蓄存款”),17.2%倾向于“更多消费”。居民消费意愿维持低位,储蓄存款意愿更高,投资意愿回落。

在各主要投资方式中,选择“房地产投资”的居民占23.6%,比上季提高1.4个百分点,仍为居民投资首选。其他依次为“基金理财产品”21.3%,“债券投资”14.2%,“股票投资”9.2%,“股票投资”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记者统计显示,2008年三季度,居民投资股票意愿曾降至历史最低点8.2%。当时A股正经历全球金融风暴下的大熊市。如今全球经济虽谈不上很好,但局面已比2008年改观不少,但9.2%的投资意愿与2008年三季度的8.2%的投资意愿又能有多大的区别呢?

实际上,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是历届管理层迫切希望办到的,“存款搬家”在2005年~2007年也成为一时盛况,当时,股市从最低998.03点上涨至最高6124.04点,居民储蓄源源不断地从定活期存款转移到股市和基金市场。

难道新主席又将掀起一轮存款搬家的牛市吗?

记者注意到,上轮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最终结果是股市崩盘,造成了投资者损失惨重。有意思的是,郭树清日前表示,需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但是低收入人群和以退休金为主的人群就不太适宜参与其中,应当建议他们更多考虑风险较低的投资和储蓄工具。

对于这一表态,有市场人士认为,一方面证监会提示市场风险,建议抗风险能力弱的低收入阶层和老年投资者回避股市风险。另一方面似乎也暗示了一个趋势:募集中小资金进行投资的公募基金,未来有可能出现萎缩,很难再演上轮牛市的辉煌。

/前景展望/

流动性利好地产银行板块

不看经济背景的满目疮痍,单看当下市场种种迹象,也呈现出羸弱特质,因此国际板传言能瞬间造成市场巨阴暴跌,而年末基金做市值的行情或也难有多大的盼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政策放松并不意味着股市一定上涨,但释放的流动性放松信号仍将刺激地产、银行等板块上扬,成为资金关注的焦点。

国际板传言吓瘫大盘

11月30日,沪深两市A、B股突然大幅杀跌,B股暴跌6%成重灾区,其背后推手直指国际板推出传言。有媒体报道,国际板推出已经箭在弦上,预计将在12月中旬举行证监会内部商议,目前技术方案和上市流程均已拟定完毕。

分析人士认为,国际板的出现对市场的估值以及资金的分流效应不容小觑。

宏源证券指出,从市场估值角度来看,由于A股蓝筹股市场基本已经和国际股票PE估值接轨,不存在估值落差效应,但是对A股市场估值结构的影响或许会很大。比如中小盘股票的市盈率依旧较高,从资金分流的角度看,由于国际板投资标的异质性,或将成为机构投资资产组合必备产品,而国内资本市场素有“炒新”传统,国际板市场或也因此将吸引众多资金参与。因此在目前市场流动性偏紧背景下,国际板若推出将对A股市场造成较大的资金分流冲击。

然而,沸沸扬扬的国际板传言最终被管理层“辟谣”了: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第九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被媒体追问此事时表示,没有听说。有证监会相关人士也表示,国际板在走流程是“无稽之谈”。

不过,这样一场“假消息”引发的暴跌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当前A股市场信心和向上的动力都显得羸弱。

年末市值行情难期

每逢年末,公募基金们就会掀起一轮做市值、争排名的行情。

根据基金三季报不完全统计,基金持股占流通A股比例超过10%的上市公司有180家,在下半年无论是阶段高点还是低点以来一直都表现较强的个股有43只。这43只个股受基金高度控盘,而且下半年表现也较为强势。

目前,距离2011年结束仅有20个交易日,所谓的市值行情也应该出现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基金一哥”王亚伟重仓的股票近期确有“异动”。11月28日,王亚伟华夏大盘基金和华夏策略基金的重仓股

(三季报数据,下同)东方金钰(600086,收盘价17.73元)涨停,随后4个交易日再涨13%。

然而,随着公募基金在市场的话语权渐弱,年末市值行情出现的几率和规模也在逐渐变小。依旧以王亚伟的重仓股为例,除了东方金钰以外,其余的个股跌势依旧凶猛,美尔雅(600107,收盘价9.12元)始终在低位徘徊,宝钢股份(600019,收盘价4.85元)更是持续创出新低。

实际上,基金无法掀起市值行情的大背景是,市场流动性的不给力,基金没钱“做盘”。

虽然央行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但中信建投分析师王洋指出,这不能理解为央行是针对经济衰退而放松。2012年的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很少,大约只有2011年的三分之一,如果新增外汇占款再减少,公开市场操作的空间就比较狭窄,容易出现阶段性资金紧张状况。预先降低准备金率只是有助于拓宽公开市场操作空间,满足正常的信贷需求。

股东高管增持尚不支持见底

近段时间以来,上市公司或大股东、高管的增持事件不少。本周,

中环股份(002129,收盘价13.44元)再获大股东增持,东方电气(600875,收盘价25.09元)控股股东增持也宣告完毕。

不过颇让市场意外的是,当前股市处于低位,但产业资本的增持力度却并未出现井喷。数据显示,11月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市值共计6.94亿元,比10月减少0.52亿元,减少幅度为6.97%,创出5月以来新低;涉及上市公司有49家,比11月减少4家。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以上数据看,产业资本的增持力度尚不支持股市见底。以往数据显示,产业资本大举增持后的一个月,股市见底的几率会比较大。比如2008年5月~2009年1月,产业资本增持金额逐步递增,并于2008年9月达到全年单月增持顶峰30.4亿元,此后逐渐减少。而就在2008年10月28日,沪指见底1664点。

又如2010年5月,产业资本当月增持量升至15.8亿元,而随后的7月增持金额为11.7亿元,2010年7月2日的2319点刚好是一波调整的低点,随后股市的涨幅超过30%。

最近的例子是,2011年4月,产业资本增持额为6.66亿元,5月增持额猛增至20.22亿元,6月则降为15.79亿元。也就从6月21日起,股市出现了一波持续近一个月的反弹。

然而,2011年9月、10月的产业资本增持额为7.11亿元和8.51亿元,截至11月25日增持额只有1.3亿元,显然,这远不符合产业资本增持额度和股市见底关联的历史经验。

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指出,11月大盘向下考验全年最低点,增持市值略降,但减持市值却出现翻倍式剧增,出现恐慌性套现现象,产业资本陷入浓厚的悲观市场情绪。

私募:银行地产股将现拐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市场步入“降准”周期,政策放松虽然较难推动整个市场上行,但已经实实在在地对银行、地产两大行业的基本面构成利好。

“我认为银行、地产股将出现极限拐点,”新海天投资总监杨虎表示,银行、地产股均不在高位,而且所有利空已经消化得很充分了,不太可能有新的利空出现,只要有稍微好点的消息就是利好。

华泰证券分析师许国玉指出,本次“降准”对银行业净利润增厚在0.5个百分点以上,行业盈利稳定,估值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中信建投分析师杨荣则指出,只有在政策放松环境下银行股才会出现上涨行情。这是因为,2011年四季度到2012年上半年,通胀率下降的速度将快于名义经济增长率下降的速度,从而经风险调整以后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将回升;当行业实际增长率回升后,行业的估值提升理由将变得充分;将银行体系等同为中国宏观经济,银行股估值提升理由也显得充分。如今,货币政策宽松基调基本确立,从而超预期成分更加显著,这对银行股构成较大支持,因此银行股估值底、政策底确立。杨荣重点看好的个股有:

招商银行 (600036,收盘价11.74元)、华夏银行 (600015,收盘价10.89元)、深发展A(000001,收盘价15.95元)和民生银行(600016,收盘价6.03元)。

在地产行业方面,海通证券分析师涂力磊指出,从历史情况看,地产行业销售增速和地产股对沪深300指数的超额收益率在“降准”3到6个月后均有不错表现。

当前房价回落已构成产业调控政策局部优化的前提,行业调控继续加码已无明显必要。后期市场销售有望在降价和流动性扩大中逐步恢复。“降准”是行业阶段性底部的重要信号,建议短期超配地产,分享“降准”红利。

东方证券分析师杨国华则指出,地产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资金高度敏感,存准率的下调或多或少有利于缓解开发商资金压力、降低购房贷款的申请难度。

中期看,地产股将现趋势性向上机会。政策由紧到松的这一过程本身就会有利于地产股估值的提升,加之地产股本身业绩的增长,未来一年地产股将面临比2011年好得多的投资时期。站在目前时点看2012年,地产股将有趋势性向上机会(不一定很剧烈,可能会是比较温和的上涨,就像2008年9月~2009年2月地产股上涨的行情走势),至少有望获得明显的相对收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地产股的投资机会方面,市场普遍认为一线大地产股如保利地产(600048,收盘价9.69元)、万科A(000002,收盘价7.38元)等都有望率先重燃生机;而低市盈率、区域性龙头地产股,如荣盛发展(002146,收盘价7.29元)、格力地产(600185,收盘价5.71元)、福星股份(000926,收盘价7.67元)等也有望率先受益。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