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栏

每经网首页 > 专栏 > 正文

马光远:再问一次,中国为何出不了乔布斯?

2011-10-10 01:18:32

Default-thumb_head 马光远(经济学家)

    乔布斯走了,有关纪念他的文章已经数不胜数。的确,乔布斯作为一个传奇,他是不可复制的,这样一位重新塑造了PC、音乐和手机行业,改变了人们工作、娱乐和通信方式的人,世上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

    就乔布斯个人而言,其出现是一个偶然,但乔布斯出现在美国,其实很难用偶然去解释。乔布斯无论作为一个奇迹也罢,传奇也罢,似乎又和美国的制度背景、硅谷文化和人生哲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乔布斯是美国硅谷文化的一个多元体,比如,他是梦的代表,他是创新的引领者。更重要的是,他坎坷的身世和一次又一次失败的经历,并且能够站起来取得成功,恰恰是美国硅谷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宽容失败,并鼓励创新。对于乔布斯现象,其意义并不在于出现第二个乔布斯,而是给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如何培养“自己的乔布斯”的制度性思考。

    德国、英国也都崇尚创新,鼓励技术发明,但为什么没有出现乔布斯这样的科技界顶尖人物?因为美国的文化精神内核是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勇于创新和不断进取,这些是乔布斯成长的重要沃土,是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沃土。乔布斯能够无拘无束地穿越各界障碍,在技术和艺术之间无缝隙地穿越,靠的就是这种宽容失败的硅谷文化。

    很多经济学家曾经对硅谷的文化和制度进行过深刻的研究。对此,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经指出:“硅谷的优美之处是它那能够产生相互激励的文化结构。它包括对失败者的宽容,对所谓‘背叛者’的宽容。”也就是说,在这种宽容失败的文化的熏陶下,很多的创业者愿意去作各种的尝试,并最终获得成功。就此而言,在乔布斯的身后,是一个庞大的不断创新、迎接挑战的群体,乔布斯只是这个群体的灯塔而已。

    乔布斯的离去,引发了全球对乔布斯现象的思考,中国也不例外。在乔布斯去世的当天,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中国地产大亨潘石屹发布一条微博说,希望苹果公司尽快推出1000元人民币以下价位的手机,这是对乔布斯最好的纪念。这个微博遭到了网友的棒喝,很多网友讽刺潘石屹说:“潘总请尽快推出1000元每平米以下的房子,这样十几亿人都会怀念你。”这条微博成为最近几天的热点。很显然,并非中国网友刻薄,而是通过这条微博,刻画出中国和美国创造财富迥然不同的路径:以中美两国2011年的500强为例,中国500强利润最高的10家企业,全部由国有金融部门和垄断性国企占据,分别是工行、建行、中行、中石油、农行、中海油、中移动、中石化、交行和中信集团,这10家企业的利润之和达到8668.43亿元,占500强利润总额的四成;而美国2011年企业500强利润排行前10位不少属于技术密集,如制药、计算机与办公设备、计算机软件行业等。更值得关注的是,上个月发布的《2011胡润百富榜》,排名前10的富豪中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有4位,排名前100的富豪中有44位从事行业涉及到房地产,占比近一半。

    中美两国富豪创造财富路径的不同,一个靠创新,一个靠房地产,很好地解释了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乔布斯,而更多出现潘石屹这样的地产大亨的制度动因。在一个依靠没有多大技术含量就可以赚很多钱的环境中,任何失败和技术创新都不会得到社会的宽容,只有那些急功近利,只有那些很短时间内见成效的领域才会获得人们的关注。就创新和企业的成功而言,中国文化里对成功的过度渴求导致了很多短期化的行为,而这种短期化行为尤以通过造假包装上市以及全民投资房地产为甚,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环境里,是不会宽容失败的,也就不会产生乔布斯式的人物。

    可见,中国要多一些乔布斯,少一些潘石屹,最关键的恐怕是要对我们这么多年快餐式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反思,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要进行真诚反思。请不要忘记,日本的衰退,恰恰是从全民对房地产的狂热开始的。如果我们的富豪创造财富路径依然是靠房地产、靠卖推土机,乔布斯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