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栏

每经网首页 > 专栏 > 正文

何志成:欧元区 中国救援需择机

2011-09-19 00:17:14

Default-thumb_head 何志成(农行总行大客户部高级专员)

    3年前的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倒闭,全球金融市场一片狼藉。其实,早在雷曼兄弟宣布倒闭之前,金融危机已经发生,最典型的是3个月以前美元指数已经开始大幅度反弹,6个月前全球金融市场最疯狂的所谓追逐息差的交易突然间大规模平仓。但是,这些信号都被忽略了,各国政府尤其是美国政府不断地施救,但在关键时刻却任由雷曼兄弟倒闭,不得不采取断臂处理。这一点,与今天的欧债危机十分相似,结果也应该相似。

    欧债危机其实也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组成部分。当美联储推出QE1、QE2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投资者抛弃美元,大量资金去追逐欧元,市场在重复全球金融海啸前的一幕——欧元再度暴涨。事实告诉我们,2008年的金融海啸掩盖了许多欧洲国家靠高负债维持生存的现实。在市场几乎一致地认为美元最终将崩盘的预期下,大批投资者买入欧元,许多国家级的储备资金流向了欧债。比如,中国2008年前的欧元储备不足3000亿欧元,到2011年上半年已经超过6000亿欧元。殊不知,欧债的泡沫其实比“两房债”更厉害,更难施救,一旦危机爆发,危害更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最大的教训,并非是美国政府没有及时挽救雷曼兄弟,而是在应对危机的时候没有考虑真正的危机根源,没有对症下药。美联储接连推出QE1、QE2,向市场释放大量流动性,力图加快美国经济的复苏,但美国经济至今没有明显的起色;各国都采取了以毒攻毒的方式,用流动性泛滥去治理流动性泛滥,用大量购买垃圾债企图拖延债务危机爆发的时点,结果危机更深重。欧债危机发展到今天,就是全球流动性泛滥的牺牲品。

    中国应对全球金融海啸的举措也是值得总结的。许多人将今天的高通胀归结于3年前的4万亿救市措施。其实大家忘了,当时政府宣布4万亿投资,并没有说是中央政府直接投资。4万亿是指扩大投资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但最后的执行结果呢?2009年~2010年,全国新增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超过了14万亿。如果这几年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能够少上一点,贷款能够少放一点,市场的货币流不会有那么多,房价不会蹿得这么快,通胀率也不会这么高。

    全球金融危机过去了吗?没有。“两房债”虽然没有崩盘,但缩水很多,更大的欧债危机与美债危机随时会来。中国经济虽然保持全球增长第一,但靠基本建设推升的GDP肯定有很多泡沫,何况当宏观调控不得不维持长时间紧缩的时候,经济很可能“硬着陆”,滞胀前景几乎是难免的。问题是,中国经济陷入滞胀,欧美那边却在衰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该不该再度伸出援手?

    3年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充当了中流砥柱,做了一把“救世主”。虽然中国经济有被政府过度刺激的成分,但中国能够保持高增长,客观上使中国有能力援助世界,比如这3年来我们的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买了很多美债欧债。但是,中国越是买,人家赖债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说,金融危机并没有过去,因为导致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失衡的现象不但没有消失,还更严重了。

    中国已经不可能再度大量买入欧债了。中投老总楼继伟访问意大利时说得很清楚,中国目前感兴趣的是优质资产,而欧猪五国的国债不仅算不上优质,而且近乎垃圾。

    现在,欧债危机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但欧债危机的解决还没有到最关键的时刻。很多经济问题的解决需要政治智慧,但政治智慧绝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促,谁来促?市场。当欧元兑美元还在1:1.45上方运行的时候,欧洲人是打着锣鼓要饭,趾高气扬;回落到1:1.3附近时,欧洲人是扯着嗓子要饭,唯恐有钱人看不见;当跌至1:1.25左右时,欧洲人就要下跪了,如果此时再没有人给钱,欧元就真崩盘了。从中国的角度讲,过去大量买入欧债是为了避免人民币兑欧元过度升值。现在这种观念要换,外汇储备不应该是平衡汇率的货币工具,而应该成为帮助中国崛起的战略筹码。既然是战略筹码,就应该知道什么时候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中国以前经常买贵的,这次要拣一次“便宜货”了。

    全球经济失衡,本质上是因为全球各国劳动力价值严重失衡。美债危机、欧债危机的本质是竞争力下降危机,综合国力下降危机,是货币汇价严重脱离基本面的危机。我相信欧元,也相信美元,但不是相信现价的欧元和美元,也不是相信目前的欧美经济模式。欧元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美元更不会,但都必须经历一次剧烈的调整,这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本源。中国做得好,可以因此而崛起;做得不好,则有可能被拖下水。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