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栏

每经网首页 > 专栏 > 正文

盛大林:“鱼精蛋白”稀缺击中价格管制软肋

2011-09-13 01:58:30

Default-thumb_head 盛大林

    鱼精蛋白,一种心脏手术必须的药品,近日引起了全国与心脏有关的医疗机构的注意,因为这种药品严重缺乏,已经有很多医院被迫停止了心脏手术。药厂之所以不愿生产鱼精蛋白,主要是因为价格过低、利润太薄。在政府的干预下,北京一家药厂恢复生产。但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干预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没有长效机制,问题以后还会发生。

    (9月12日《齐鲁晚报》)

    很多心脏病患者急需鱼精蛋白做手术,医院却买不到这种药品。不难想像,肯定有不少患者因为不能及时做手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这算不算是重大的公共医疗事故?这个责任应该由谁来负?

    由于问题发展到了不得不“高度重视”的程度,政府已经开始干预。相信在近期,鱼精蛋白的严重短缺会得到缓解。但是,如果鱼精蛋白的生产和销售仍然无利可图,短缺问题肯定还会出现。因此,确实需要一种保障供应的长效机制。那么,什么样的机制才是长效的?

    提价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但这种办法显然是公众所不欢迎的。虽然在目前这种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提高鱼精蛋白的价格比较容易被接受,但提价也不能一劳永逸,在通胀持续高企的背景下,过段时间可能又会出现无钱可赚而减产停产的情况,因为行政介入总是“慢半拍”。

    有人建议,政府对鱼精蛋白等利润太薄的必需药品进行补贴,从而激发厂家生产和销售的积极性。然而,是补供方还是补需方?补贴的标准如何确定?鱼精蛋白要补贴,其他药品怎么办?如果很多药品都需要补贴,政府补得起吗?

    价格是市场上最有力的杠杆,它可以最有效地配置资源、调节供求。如果行政力量强行压制价格,就会扭曲市场信号、导致供应短缺,这一规律在鱼精蛋白上再次得到了印证。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先后数十次降低了上万种药品的价格,但大多数降价的药品很快就从市场上消失,患者的医疗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还在增加,这也早已证明价格管制在市场上是无效的。

    那么,既能保障供给、又能让价格合理的长效机制是什么呢?权衡利弊,没有比市场机制更可取的选择。而市场机制运行的前提就是价格的市场化,即由市场来调节价格,由商家自主地定价。

    根据《价格法》的规定,“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价格”,“在必要时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这是药品实行政府定价的法律依据。可是,真有这种“必要”吗?要说“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粮食比药品有过之而无不及,既然粮食可以市场化,药品为什么不可以呢?

    诚然,药品生产及销售如果实行市场化,鱼精蛋白等药品的价格可能是有所提高,但这种提高是合理的,公众应该予以接受。市场具有发现价格的机制,只要竞争公平而充分,效率就能提高,成本就能降低,价格就会趋于合理。政府所要做的,是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不断提高医疗保障的水平。

    鱼精蛋白稀缺击中了价格管制的软肋,药品由市场调节价格、由商家自主定价的市场化势在必行。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