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在路上

每经网首页 > 记者在路上 > 正文

理解黄金:永远的非替代品

每经网 2011-08-23 11:43:05

这个世界上,真正有泡沫的,是纸币。

  【本报报道】国际金价昨创新高 1900美元触手可及手可及

  ——在本报报道话音未落时,北京时间周二早晨,纽约黄金期货电子盘突破1900美元关口,再创历史新高。

  要理解金价未来的走势,可能需要对经济和QE3有深刻的理解,或者对于黄金的本质有真正的理解。作为真正的货币,黄金的价格并不让人惊讶。本文从笔者亲自经历过的地震开始,希望能告诉读者,在金融、经济发生地震时,黄金是多么地无法替代。但投资人在买入黄金避险时,也需要意识到,作为价格波动的资产,黄金也经历过熊市。

  一、永不消失的电波

  日本9级地震后,据说震后卖得最好的商品是手机电池。

  随后又看到一个消息,称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技术,这种技术能让目前的手机和笔记本电池持续工作数月。

  的确,在面对这种大灾难时,群体抱团避险的特征体现无疑,谁都不愿意和大部分人失去联络。在极端灾难情况下,没有信息,没有支援的单独个体是很难生存的。

  不过,东京地区的人们可能还没有经验。购买的手机电池,如果真的到了需要使用的时候,恐怕不是用来打电话,也不是用iphone上微博收听新闻,而是通过手机接听电台。

  2008年的5月12号。在中午的摇晃后,当天下午至次日,四川震区周围手机、网络讯号全断。唯一和外界的联系就是电台。

  当时的情形,犹如从网络时代、电话时代,瞬间倒退至报纸、电波时代。

  一群年轻人,在广场上围着手拿收音机的老年人,尖着耳朵听着地震播报。当时所有人得到的第一手“汶川8级地震”的消息,就是从一个个开着最大音量的小收音机的传出来的。

  当时的成都尚不在震中,通讯线路,手机基站尚未受到破坏,通讯都如此不堪一击;如果真是遇到极端灾难,唯一起作用的通讯手段,就是没有物理限制的电波。

  从日本地震,有些人联想到2012。其实,下一星期的天气状况我们尚不能准确预测,要预测2012显得太遥远了。但是未来这个星球上如果出现大范围自然灾害,大小战争甚至核战争,经济社会的恶化等等,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出现这些状况的后果,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就是从微博时代,倒退到报纸电台时代;从经济来讲,就是从银行卡时代,倒退到黄金白银时代。

  二、真正的货币

  从网络时代倒退到电台时代,我短暂的经历过一次。但从银行卡时代倒退到“黄金白银”时代,由于历史所限,还没有人经历过。

  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假想这么一种极端情况(此处省略1000字)。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硬通货就是金银这种贵金属。

  在黄金之前,一些原始地方的交易还用过其他货币。在几百年前的纽约,当地印第安人用的是“贝壳串珠”,后来因为从文明社会传来玻璃仿制品而消亡。

  在当时,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美洲移民之初,一位投机家收购大量贝壳串珠,埋于自家地下,造成贝壳串珠大幅升值。这人从中大赚一把,可谓最早的央行行长。

  也许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最可靠的,回想一下《货币银行学》导论中所提到的天然的货币:易标准化、易分割、易携带、易保存,和稀缺性,无一不和“可靠”挂钩。

  说到稀缺性,其实金元素的“制造”过程非常“奢侈”。因为它需要“报废”一颗质量至少比太阳大8倍的恒星。一颗这样质量的恒星,在不断核聚变的过程中,最终失控坍塌、爆炸,形成超新星。在这个过程中,金元素才产生。

  出于一种天然的避险意识,近20年来黄金从200多美元涨到1400美元,背后的推动力,就是这种绝对原始的“天然货币性”。

  虽然从狭义上来理解,投资黄金这种“不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属于“投机”,但是说到底,这个世界上,唯一值钱的货币就是黄金。其真正的货币属性,特殊时代下的避险作用是支撑其价格的最重要原因。

  所以,关于黄金价格的泡沫论,我认为是担忧太过了。这个世界上,真正有泡沫的,是纸币。
 

责编 刘小英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