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在路上

每经网首页 > 记者在路上 > 正文

好吧,走进未来,遇见自己

每经网 2011-04-08 19:34:51

每个人在巨大的社会体系,或者在未知的未来面前,都是一个学步走路的孩子。我们需要这个社会认可的“成熟”,我们也在苦苦寻找“成熟”的道路,这条道路上,不知不觉,我们都老了,只是我相信,直至那一天,我们也还是个孩子,有恐惧,有害怕,还有茫然……

  片断一:

  垂暮之年的老人在那里娓娓道来,历史的尘埃被他轻轻拂去,一段段往事呈现在人们面前。作为后人的我们,可能都不再记得其中的人和事,也可能更多的人和事都没能被历史所记载,我们也只有听亲历那段历史的老人来讲述。西南联大、1937年,好久远的以前,又是好近的现在。

  何兆武的《上学记》里有一段话:“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最值得怀念的就是在西南联大做学生的那7年了,那是我一生中最惬意的一段好时光”。何兆武,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86年至今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今年90岁。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说,“他一直住在清华西南14楼,我和他同住一栋楼,经常会去他家看望、拜访、请教,聆听他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这也是我这些年在清华的一个乐趣”。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发布会,老、中、青三代同堂。关乎联大精神,关乎商学院,还关乎企业家精神。由此,重走联大路,不是一场艰辛的户外运动,而是一种精神寻踪。

  1937年,日寇侵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迁,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联大荟萃三校著名专家学者,包括陈寅恪、钱钟书、王力、朱自清、沈从文、金岳霖、闻一多、冯友兰等,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西南联大,8年的历史,8千多学生,2千多名毕业生。经历了种种,何兆武说“西南联大那几年,虽然很多学术受到了干扰,可是并没有停顿,还是维持一个很高的水平。我还记得很多可歌可泣的事情。我们这一辈人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我今年90岁,已经做不了任何事情了,希望下一代年轻的同学们传承西南联大的精神,中国过去有一句古话叫做火尽薪传,老一辈已经不存在了,年轻的同学们继续发扬光大,使我们不辜负几千年的文明”。

  盖着时任清华、北大、南开三大学府校长的联大毕业证丢了,但那亲历其间的往事如星星般,经由历史老人的传述,散落在每个人的心间。听历史老人讲一讲那过去的故事,重温有历史意义的活动,浮躁社会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们需要沐浴历史的光芒,需要精神的洗礼,需要沉淀下来。实际上,不仅仅只是商学院需要这样的精神洗礼。纵观以往,经常会有清华、北大、南开的在校大学生或者其他社会人士,重走联大路,探索联大精神。

  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刚毅坚强、自强不息……等,它们不只是企业家和社会精英的精神需要。

  片断二:

  这是两个有关40岁的故事。

  1968年出生,今年43岁的葛红兵说,走进40岁,人生给我的一个精神性的提示是什么?死亡。他说,这些年,我一直在心里对自己说,慢下来、静下来、停下来,听听、看看、想想,一切就都很好了,不一定要做什么,你没有力量改变世界。我真正渴望的是什么?一小片蓝色的天空、一块蛙鼓虫鸣的池塘、一片淡淡的绿色的树林,而且这些我并不试图把它们搬回家,占为己有。

  同时,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老师董藩在微博上说,“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董藩说的是他的学生。

  笔者经常蹿动于京城各大商学院,商学院无疑被认为是“最有钱的人”或者是“最有发财潜质的同学”聚集的地方。“40岁4千万”,董藩的财富言论,引来一些身份是学生的商学院MBA、EMBA的争议。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在读EMBA张瀚冰说,作为一个老师,这种说法太过分了。人们选择读书,不管是研究生,或者MBA、EMBA,更多时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增长自己的财富。“我们同班同学中有民营企业的创始人,也有国企的高管,甚至要占60-70%的比重,如何要求国企管理人员的身价?”张瀚冰反问。

  人性自私,善恶并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需求,对于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不能都用货币来衡量。“钱的多少,可能关乎幸福感,我们也离不开钱,但是这与教育的本质相距甚远,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能力和品德,商学院教育尤其如此。华尔街金融风暴的破坏力,来自于身价可能不止于4千万的精英”张瀚冰说。笔者所了解到的众多商学院,也逐渐开始将人文、道德伦理培养作为管理教育必备的课件,“作为激励、刺激学生的某种手段,目的是让自己的学生更多地增长财富,本身没有对与错,但这样说出来,肯定是非常不妥的”

  同样来自另一知名学府的在读MBA告诉笔者,如果我的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肯定会很失望。DAVID,较早在微博上看到董藩的微博,“我属于很早发现并很鄙视地转发的那个人”。DAVID说,他有一个朋友,家庭背景很好,“一直在做慈善、公益方面的事情,收入很低,没有克意用家族的背景去炫富,也没有用财富观来衡量自己做的事情,他的社会价值甚至要远远大于某些只会增长财富的人”。

  “作为一个老师,他在向世俗妥协,这让人很失望。”很显然,DAVID带着一种对教育工作者的崇敬。中国现有发展阶段下,可以理解一定的言论自由,但是作为一个专业、学术领域有一定地位的人而言,DAVID说“一定要深思熟虑,不适合在众目睽睽之下发泄情绪,对自己的言论要负责任”,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他应该思考的是他培养的人才的能力和品德能否被社会接受,而不是从财富上来衡量学生的成败。如果这样的话,学术者的尊严从而何谈?”可能是因为碰到某件具体的事情,可能也仅仅只是想刺激一下学生,但是,选择微博作为工具,除非有其他意图,否则的话,他低估了微博的影响力。

  片断三:

  春光乍泄,四处明媚。看到四川女子写仓央嘉措的书,恍惚中,似乎穿越到那个久远的年代,和一群神秘、有信仰的人。偶尔看了一本心理方面的书,《少有人走的路》,朋友推荐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好看。越来越发现,每个人在巨大的社会体系,或者在未知的未来面前,都是一个学步走路的孩子。我们需要这个社会认可的“成熟”,我们也在苦苦寻找“成熟”的道路,这条道路上,不知不觉,我们都老了,只是我相信,直至那一天,我们也还是个孩子,有恐惧,有害怕,还有茫然……

  在一个阳生的地方,碰到一个陌生的人,从此以后的三个地方都偶然相遇,聊天时,发现,我们曾经吃过同一个摊位的叫不上名来的饼,我们曾经去过同一个景点,只是他留下的影像与我的不一样。他说,他给自己做了定期旅游的计划,“我们很努力地去为了自己的理想,随着时光的流逝,可能会发现,并不一定努力就有所得。时间流走,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点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如果,我是说如果我能或者愿意活到80岁,那时我可能会想到某一年,我曾经到过初春还白雪茫茫、甚至漫天飞雪的峨眉山,但是我可能不记得那一年我做了哪些事情。

  好吧,走进未来,遇见自己。不负如来不负卿。

责编 杨军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