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化解贴牌依赖 宁波制造向“自主品牌”要出路

每日经济新闻 2011-02-24 02:10:00

 


  每经记者 郑佩珊 发自浙江宁波

  走在纽约、东京、米兰或者柏林这样的国际时尚之都,琳琅满目的国际知名服装品牌令人眼花缭乱。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在这些品牌的背后,有相当一部分产品却是地地道道的“宁波制造”。

  这曾经一度是“宁波制造”引以为傲的“贴牌”生产方式,尤其是能够为国际大牌生产“贴牌”。

  与中国其他以出口加工贸易为支柱的城市一样,宁波服装出口量巨大,却仍以贴牌加工为主,自主品牌出口的交货值只占出口额的1%。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剧增、人民币汇率变动压力与日俱增,对于宁波大多数以贴牌生产为生的出口企业而言,凭借低成本竞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贴牌企业也开始面临一系列的生存危机。

  变,或者亡,是大多数宁波纺织服装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向内销市场要增长,以自主品牌打天下,成为部分宁波纺企寻求突破的方向。

  “三高”负担一年更比一年沉

  去年9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保持了强劲的升值趋势。来自第一纺织网的数据显示,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平均纯利润率为3%~5%,部分企业甚至远低于3%的利润率,一旦人民币升值3%左右,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几乎就被完全侵蚀了。

  “由于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95%以上企业是生产中低端的贴牌产品,与国外厂商的议价能力很弱,汇率方面带来的损失无法通过与客户协商、改善供应链管理等方法消化,提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将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造成严重的打击。”第一纺织网主编汪前进指出。

  第一纺织网数据显示,人民币若升值1%,服装行业利润率将下降1%~4%,将有近20%的企业无利润可言。

  不过,“今年开始,外贸企业已经不再提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了。”雅戈尔日中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虞黎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8.2升至6.8时,外贸企业已经承受了最大的汇率压力,“但是一旦进入6.8~6.5这个区间以后,我们看到的跌幅只有中间这0.3个点。”

  在汇率之外,令企业难以承受的是,“去年一年原材料的涨幅翻倍,有的甚至翻了3倍;另一方面,工厂工人平均工资一年的增长在30%。”虞黎达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与原材料的价格和人力成本的涨幅相比,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就显得没那么严重。”

  依附于宁波-舟山港,宁波的纺织服装出口占到了宁波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三高”经济之下,成本剧增的必然结果就是提高产品售价。虞黎达表示,成本的上涨是整个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都面临的问题,而产品提价也是每一家企业消化成本必然的举措,所以现在往往演变成考验客户是否有能力承受涨价,并且将此转移出去。

  “贴牌生产”隐痛渐显

  如果将一件衬衫的价格分解为3块,那就是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产品附加值。

  在宁波,你可以找到十几元一件的衬衫,也可以找到几百元一件的衬衫,它们都有市场。都是衬衫,价格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产品附加值。

  而如今宁波大多数企业还在生产这种十几元一件的衬衫,尽管宁波服装产业每年的出口总量非常大,可仍以贴牌加工生产为主要形式,而且集中于低档常规商品,自主品牌出口的交货值只占出口额的1%。

  “10年前,市场竞争并不激烈,只要原材料和人工便宜,企业就有利润赚,还能生存下去。”宁波服装协会会长张晓峰指出,在竞争不激烈的情况下,做生意是不会去考虑生意模式的优劣,只要能赚钱就行。

  上个世纪80~90年代,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把低端加工环节转移到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宁波本土企业通过承接外国公司的贴牌订单进行生产,这种模式最终促成了“宁波制造”。

  然而为国外品牌打工,OEM成就了“宁波制造”的同时,却也给生产商带来了隐痛。

  “贴牌模式往往是对资源的高强度消耗和高密集化使用,在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贴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已经开始面临一系列的严重危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王若明告诉记者。

  贴牌生产的最大问题是看起来红红火火,但赚钱能力并不强,这就使宁波服装业在与国际品牌的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投入大,风险高,获利却很小。

  王若明指出,一方面国际大公司贴牌,能为企业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贴牌生产的短期利益影响自主品牌的长远发展。许多外贸订单带来的短期利益,使国际代工式的“贴牌生产”在宁波的服装产业中长盛不衰,而培育自主品牌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花费时间也较长,贴牌生产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宁波自主服装品牌的培育和成长。

  “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外向度保持在50%以上,出口国主要以日本、欧盟、美国、东盟、拉美等地区为主。”张晓峰介绍道。“这体现了两点,一是宁波纺织服装产业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在不断提高,国外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宁波纺织服装产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另一方面却反映了宁波纺织服装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较高,在当今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性商品价格持续走高等形势下,受世界经济冲击的风险也较大。”张晓峰指出。

  “这时候企业要生存下去,就是要考虑如何将产品提价以后还能卖得出去。”虞黎达指出。

  国际高端客户以Polo、CK、Burberry等为例,因品牌附加值较高,原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仅30%左右。“当原材料成本上涨一倍,我们的提价也仅是原来价格的30%。然而一些低端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占比过高,能达到60%,一旦原材料成本翻倍,那就必须提价60%。”虞黎达指出。

  汪前进也认为,对于纺企来说,高端产品的客户承受能力要比低端客户要强,所以选择做高端产品比低端产品的议价能力也就更高。

  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周边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势显现。第一纺织网数据显示,孟加拉国的劳动力成本是0.22美元/小时,柬埔寨是0.33美元/小时,越南是0.38美元/小时,印度是0.51美元/小时,而我国是1.08美元/小时。

  “无内不富”

  在外贸行业,有着“无外不稳,无内不富”的说法。如今,如何进一步开启内销市场,正成为纺企面前的一道考题。

  由于外贸订单数量比较大,而且每年都有稳定的订单,“工厂要比较平稳地运作,就要有这样的常规订单。订单可以保证工厂的运行。”然而在虞黎达眼中,内销市场的利润和外销市场的利润已是不可同日而语。“对于工厂而言,外销订单使工厂效率提高,从整体上降低成本;而内销订单则是葡萄蛋糕上的葡萄干,保证了工厂的利润。内外结合,相互平衡才会比较容易渡过难关。”

  雅戈尔有自己的品牌,出口比例在50%左右。“现在唯一在增长的市场就是内需市场。雅戈尔每年保持20%~30%的增长速度,内销市场消费者接受涨价能力比欧美市场要强。”虞黎达表示,无论欧美出口市场是否萎缩,雅戈尔已经开始主动压缩欧美市场订单,把产能留给内销市场。“而这一结构化的调整从2007年已经开始。”

  “"三高"经济确是有影响,但是企业要考虑的问题是要比竞争对手跑得更快。”虞黎达认为。

  他告诉记者,雅戈尔的客户当中有个工厂,每年专门要去欧洲看新一季的时尚潮流,300多人的小工厂一年的研发费用投入就在几百万元,然而与同样规模的工厂每年上百万的收入相比,这个工厂的老板一年的利润在1500万元到2000万元之间。虞黎达指出,做内销的方法有很多种,在细分领域中做好,增加研发力量,市场会愿意购买这种有知识产权的产品。

  与此同时,在王若明看来,通过聘请国外研发人才来实行产品创新,摆脱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产品创新与产业升级并存,是纺企拉近与国际水平之间差距的一条捷径。

  就在这之前,宁波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品牌之都”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实施品牌战略的基本思路以及对策措施。

  王若明指出,许多宁波企业已经着手在走品牌国际化的路线,近两年不少贴牌生产企业都打出了自主品牌。据其介绍,以宁波诺布尔制衣公司为例,从来样加工做OEM,到现在自己从事样衣的研发设计,转变做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公司的出口利润得到大幅增长。普通的针织衫出口价格在3~5美元/件,诺布尔的羊毛衫出口价在15~20美元/件,比普通羊毛衫的出口均价还要高10%左右。

  市场现象

  吊牌上的产地“暗战”

  国际大牌春装上市,产地多转移至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中国制造”优势削弱

  每经记者 郑佩珊 发自上海

  春意盎然的时尚街头,国际品牌新一季春装以各色姿态吸引眼球。然而每一件靓丽的春装背后却是一场各国制造业之间的暗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在ZARA、H&M,以及优衣库等品牌服装店里发现,新一季春装吊牌上的产地标识不再是单一的 “MADEINCHINA”,越南、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等国名频繁出现在产地一栏。

  这只是一个缩影。

  随着国内用工成本及原材料成本等的急剧上升,“中国制造”以低廉的成本优势参与世界工厂竞争的态势已化为明日黄花。在压力面前,中国服装制造业应以何种姿态“应战”?这场“暗战”会否改变目前世界服装制造业的格局?

  国际品牌服装多国生产

  作为世界知名的服装快消品牌,ZARA自2006年进入中国之后,就受到中国消费者的追捧。然而记者在ZARA位于上海徐家汇(002561)的港汇店里发现,2011年新一季的春装产地纷杂,产自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墨西哥等国家的服饰陈列在品牌店内,而遍寻下来,“MADEINCHINA”的服装却不多见。

  随后,记者在优衣库徐家汇店内也发现,优衣库服装产品的产地也多为越南、柬埔寨等。来自日本的休闲品牌优衣库发展迅猛,此前优衣库的创始人柳井正曾公开对媒体表示,优衣库在全世界销售的商品中,大约有85%来自中国的70家合作工厂。这些工厂支撑着优衣库全球2258家店铺的日常运营。柳井正还同时表示,为了跟上扩张的步伐,会扩大合作工厂的数量。

  即便是在国内销售的国际品牌服装里,如今也大有“中国制造”被“越南制造”或者“印尼制造”追赶之势。中国作为服装制造业大国有一定基础,但是中国的服装制造却一直有一个隐痛,那就是仍旧不是服装制造业强国。

  “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

  由于服装制造业门槛低,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将本国的制造业发展希望寄予这个行业。但是,如今的他们拥有比中国更低廉的成本。

  印度《商业标准报》2月22日就报道称,在中国正面临通胀及制造业成本上升的问题之际,印度希望能获取一些原本属于中国的服装与纺织品出口份额。

  该报道称,印度纺织品与服装制造行业已发现,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订单已增加大约10%~15%。印度纺织工业协会负责人表示,“由于中国劳动成本上升,一些原本计划给中国公司的订单现在已经转向了印度。印度出口量目前只占全球服装出口市场的4%。”

  不仅如此,此前的越南盾大幅贬值也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造成了冲击。

  2月11日,越南央行对汇率做出重大调整,越南盾对美元大幅贬值。越南央行公布的外汇市场越南盾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20693越南盾,而此前为1美元兑18932越南盾,越南盾贬值幅度达9.3%。越南央行还将银行间集体外汇市场越南盾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此前的3%缩小至1%。越南央行对此解释说,调整将促进市场的流动性,提高越南的国际结算能力,有助于鼓励出口,减少贸易赤字,增加外汇储备。

  由于近年来中越纺织贸易增长迅速,且越南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正成为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中国第一纺织网首席分析师汪前进认为,越南盾对美元贬值,肯定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有影响,但影响有限。

  汪前进指出,“从去年底陆续有小批中低档的订单流向越南等国家,但对中国纺织服装整体出口影响有限。去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超过2000亿美元,而越南只有100多亿美元,依然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制造”优势何在?

  中国服装制造业的优势显然已经越来越不明显。据汪前进介绍,由于我国土地、劳动力等综合成本不断上升,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的成本优势得以体现,部分服装订单开始向周边新兴纺织工业区转移。

  不过,目前看来,“威胁”或暂时不足以惧。我国台湾纺拓会就表示,周边国家和地区在服装产品上大多选择制造廉价的T恤及牛仔裤,“这些远较生产羊毛毛衣或羽绒衣容易。订单越大,工人所需的技能就越少,且投资的资本额较小。”如此一来,大家抢着生产款式简单的成衣,造成价格不断下降,而让需要技术、款式复杂成衣的利润留给了我国的服装制造业。

  汪前进也指出,“截至2009年,我国纤维加工量达到3780万吨,占全球的一半,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远远超出其他国家。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洗礼下,我国纺织业的领先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短期内其他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替代效应较为有限。”


  【稿件声明】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如需转载或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官网:http://www.nbd.com.cn
责编 Cheng.Xu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