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在路上

每经网首页 > 记者在路上 > 正文

蓬安的那个下午

每日经济新闻 2010-12-17 20:52:14

兴于唐宋年间的周子古镇,没有其他古镇的人流,也没有商业包装的人工痕迹。青石板在雨水中灵气逼人。苔痕上阶绿,草色依旧入帘青。

杨道

  秋雨绵绵,龙角山蜿蜒匍匐在嘉陵江岸边,无言以对。秋水共长天一色,骏鸟与远山齐飞。大片漫滩湿地,芦苇丛生。江心绿洲,似太阳、如月亮,执着地守候,在水一方。江面偶有天生树木点缀其间,随波摇曳,那是一粒种子的传奇。渔舟次第停靠码头,轻轻荡漾,那是关于生活的故事。我们撑一把伞顺江而下,以为是自己的不小心惊动了那张美如文君的脸——习习风过,波光粼粼,是她羞怯的笑颜么?


  蓬安的那个下午,我们雨中漫步在嘉陵第一桑梓,和故友、新知,暂忘现代都市里的浮尘,任由心灵放牧。尽管桑梓这个词在当下的语境里已有些生僻,但正如我们穿过的那道牌坊,却是一种难得的味道。


  古渡、码头,舟自横立,无惊涛拍岸。蓬安人以雕塑的形式述说着自己的盐商文化血脉。在细雨中,我们可以遥想当年的繁华与喧嚣,那时江湖的铁血和胭脂。在那天的秋风里,只有我们和寥寥的几个旁人,抚摸了那匹驮盐的马,包括那些背盐牵马的古人,虽然它们不能发出一点声音,但我内心却有一种对话的亲切与温暖。虽然那天下午秋风萧瑟、秋雨凄迷。


  兴于唐宋年间的周子古镇,没有其他古镇的人流,也没有商业包装的人工痕迹。青石板在雨水中灵气逼人。苔痕上阶绿,草色依旧入帘青。古朴的砖头瓦片,在那样的落雨中不能给我们音乐的享受,其隙缝中不经意透出生命绿或踱过一只野猫,于青烟的弥漫中,那都是入镜的好材料。栓马槽孔、红军石刻,风化似青灯下的黄卷,一个个可以联想许久的好线索让人沉默,沉默在雨巷的某个角落,收获世事沧桑之美。站在“嘉陵江上最后的码头古镇”高处,俯瞰民居、商铺、茶社、客栈,还有那些千年黄桷树,青青郁郁的枝桠叶子,鱼鳞般的房屋青瓦,依山傍水,就势铺陈,起伏回转,错落有致,它们是今秋雨水与那年雨水之精灵风采的共鸣人、见证者。稀稀拉拉的人撑伞走过,象过去,也是现在,看不清他们的脸,风尘倒是相似吧。每一个伞下的灵魂都会自然响起千古绝唱《凤求凰》,淡入淡出,或远或近,忽高忽低,不用说都会猜到,那一定是绝色佳人的古筝琴心。文人雅士忍不住吟一句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美人赋》,抑扬顿挫,音韵婉转,便是再恰当不过的抒情叙事方式了。


  穿过古镇,仿佛穿越千年,登临最高峰,视野豁然开朗。县城以一种淡然的色调安详于眼底。江如玉带,飘然而过,山水相依,阴阳互动,植被丰茂,野鸟云集,难怪吸引了奉御命作“锦绣嘉陵三百里”的画圣吴道子,也难怪有周敦颐《爱莲说》的琅琅诵读声曾经在那里传出,最重要的是养育了汉赋代表司马相如。真是好一方水土。


  就在我们离开蓬安那片土地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满山遍野的桑梓——故乡的代称,记住了周子古镇那些老屋顶上洗尽铅华的片片青瓦。再一次提醒自己:不再问乡关何处。

责编 杨军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