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在路上

每经网首页 > 记者在路上 > 正文

相信与不相信

每日经济新闻 2010-12-13 14:04:04

生活中,原来相信很多。现在,原来相信的东西,现在不再相信。原来不相信的东西,现在很相信。

陈莉莉
 

  前些时日,跟着一伙人做志愿者。对象是农民工子女,原计划带他们去有机农场,告诉他们什么是有机农作物,天气原因,改道去科技馆。

  路上,大家都猜测、想象12岁的孩子该有多高,如果是异性孩子,他(她)还好不好意思让我们拉着他(她)的手?“肯定不让,大孩子了,能到我们胸前了。”过来人肯定地告诉讨论中的我们。
 
  看见他们了。我们私下里甚至惊呼“怎么这么矮?是12岁的孩子么?”我们不晓得是他们真的长得矮,还是前面给我们的观念灌输错误。从“胸”到“腰”的差距到底来源于哪里?

  把几个孩子聚在一起,我们开始按照流程问他们的理想,“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呀?”

  一个孩子说“没有理想,什么都不想干。” 

  双胞胎兄弟不约而同地说“想当警察”。

  一男孩说“想当官。”怎么当?“不知道。”

  还有一男孩说“想当白领。”之后,他问“白领是不是什么都不用干就可以领钱?”

  瘦瘦的女孩子说想当“护士”。

  另一明显生活条件要稍好一些的女孩说,“想当飞行员。”

  开始分组。我分到了双胞胎中的弟弟和那个想当“护士”的女孩。他们都让我牵他们的手。男孩内向、腼腆、害羞,他开口怯怯地叫我“阿姨”,身边带他们来的老师看了他一眼,他立刻改口叫“姐姐”。女孩利落、大方,问“姐姐,有机农场是不是养鸡的农场?养鸡的农场有什么好玩的?”

  志愿者当了一上午。分别时,孩子们趴在车窗前,摇晃着双手,说“姐姐,再见。”

  看着载着他们的车远去,我问自己,你志愿了什么?还是他们志愿了你?

  这时,我更愿意自己是那楼宇里打扫卫生的阿姨、田间忙着耕种的妇人,或者是那市场里对着顾客喋喋不休的小卖主。这样,那些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不受约束地想叫我什么就叫我什么,无论什么样的称呼,听着舒畅。我愿意用我有限的知识满足他们的渴望和需求,我愿意那些知识能伴随他们成长一生。

  我愿意很多很多,不愿意那帮孩子是别人的“秀”。而我们和他们只是在这场“秀”中同台演了一场。

  生活中,原来相信很多。现在,原来相信的东西,现在不再相信。原来不相信的东西,现在很相信。

  曾经,相信权威;相信历史;相信永恒;相信人与人间的亲密、平等、纯洁以及忠诚;相信美好;相信理想……

  曾经,不相信性格即命运;不相信世间有不公平;不相信会有一个我们触及不到的世界……

  现在,依然相信美好;相信理想;相信不公平;相信另一个世界的永恒存在。

  只是,我晓得,任何努力、任何挣扎在社会这台运转的大机器面前,渺小、无奈以及苍白无力。

  尼古拉斯凯奇在一部影片中,与女友开车奔走在寻找未来的路上,收音机里传来的信息是强奸、暴尸、车祸、自杀……,女友处在崩溃的边缘,她强烈表示,她不想听到这样的内容,她需要纯静和美好。

  终于,纯静和美好的音乐声在尼古拉斯凯奇的调试下涌了出来。

  他们在夕阳中,跳起了舞……

责编 杨军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