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在路上

每经网首页 > 记者在路上 > 正文

实现“池子”力量 首先切断热钱进入渠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10-11-11 14:31:21

李静瑕

  投身于金融市场无疑会出现莫名的兴奋与恐慌。

  11月1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CPI数据为4.4%,跟之前市场传言的相差无几。最有意味的莫过于在此数据公布前夕,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使用了控流动性的数量工具。

  与上个月加息的节点恰似吻合,都在宏观数据公布前夕做出相应的动作。由此,不免增加了市场对后续货币政策的猜想:加息?调存款准备金?抑或其他?

  笔者认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主要仍是因为10月新增贷款5877亿元,超预期。以央行提出的“继续引导货币条件回归常态”为出发点,在信贷控制上也要从2009年的宽松,转为收紧。

  在对于热钱的防范上,央行行长在上周五提出的“池子”效应,已经体现了应有的张力。决策层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应解为市场的情绪。而“池子”的力量也在各方面凸显。

  各大投资机构的神经其实早就被触动,这就是热钱带来的泡沫狂欢。当周小川提出“池子”圈热钱之后,在股市里早就有人预备好了一只大大的吹管,预备吹起一个个财富神话。有的机构甚至专家,都在公开场合唱高股市,3500点可能是最为保守的了,更有甚者一路高歌,4000、5000、重上6000,甚至还有到8000的论点。

  不过,无论如何,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在泡沫中狂欢,但是也要承受相应的风险。但是目前当务之急应该是政策的决策层,在权衡各方利益之后,怎样去做出相应的平衡或者更为重要。

  货币政策走向紧缩或者转向中性,这只不过是带给市场的一个空洞而又乏力的词语。要让那些快速在全球流动的资金相信,或者说让他们放弃对中国的追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货币紧缩”这个词可以化解的。

  就好像一位专家提及的那样,要让别人相信这种货币政策的影响,首先是让他们接受,而不是要等到压力堆积到无法承受的时候,才采取行动。这位专家认为,这样的行动,再多也是乏力的。而如果在恰当的时机,有些政策可以“一语中的”。而中国,正在逐步失去这种“恰当的时机”。

  可能这种分析晦涩了点,不过这种时机对市场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或者,可以再看看这个“池子”圈热钱的理论,目前姑且称之为理论。众所周知,钱趋利,无利而不往。如果能够建立这样一个“池子”,而不给利,热钱肯定是不会甘心在这里面扑腾。并且这种利要高于股市的短期套利,高于热钱推高我国资产或者商品价格的利,我认为目前我国难以取寻找到现有的这种“池子”。

  当然也有人提出,中国可以趁着目前相对较低的成本,让这部分热钱投入到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我想,如果这些可利用的资金既然称之为“热钱”,那么引入它的成本自然不低。并且热钱的高流动性,也恐怕难以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这种具有长期投资效益的领域呆着。更重要的是,中国目前并不缺钱。

  笔者个人观点认为,要实现“池子”的力量,首先是切断热钱进入的各种渠道。当然,就像周小川说的那样,对于那些绕道进来的热钱,可以说是防不胜防的。不过,如果不防,泡沫将会被吹大,风险可能会转为系统性风险,而防可以怎样防?

  个人理解,以“池子”来应对热钱,主要还是通过宏观层面的组合工具,来降低资产价格,让热钱获得的利越少,风险也就越小。无论价格或者数量工具,无论政策走向是中性还是收紧,都不可能靠单一的政策来解决综合的问题。

 

责编 杨军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