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在路上

每经网首页 > 记者在路上 > 正文

中国式通胀逻辑

每日经济新闻 2010-10-29 18:55:43

                                                                                               胡健

 

  今年热词不少,“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还有“苹什么”,之后可能还会有关于棉花和梨价高涨的形象比喻,民众的视线已经从“范跑跑”和“郭跳跳”的道德争论转而关注食品价格飞涨上。

  如果以“变化”为命题作文,当下最好的写作方法就是每天记下超市食品,尤其是基础食品,比如米、面、油等的价格变化,再配之以天数。举例便是中国棉花价格近一个月来,上涨达40%。

  CPI是极其复杂的指数,普通人很难想明白每个月中国的CPI涨幅是如何而来,老百姓看统计局新闻发布会只能直观的感觉到数字每月在涨,3.3%到3.5%,直至9月的3.6%。

  其实,通胀在中国更多存在于预期,好比是“渺茫的歌声”一般,总是耳闻,没有亲见。

  通胀原因很简单,第一,市场流动资金过多,必然导致单个商品价格上扬;第二,必需品在流通领域减少,肯定导致特定产品涨价。这两个原因能解释所有通货膨胀现象。

  套用当下现状,诚然目前中国市场流动性过剩,这主要是中国近几年积累大量社会财富,介于电信、石油等领域被国有企业垄断,导致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不多,外加去年政府四万亿资金注入市场。

  自然灾害导致大量农产品欠收也是不争事实,今年上半年,中国主要经济作物产区,如广西、新疆等都遭遇重大干旱,导致甘蔗和棉花等大量减产。

  但是这两个因素其实并不是构成通胀的充要条件,应当看到央行已经启动新一轮加息周期,货币政策也有所收紧,抑制流动性成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核心,我们需要相信央行有调控货币量的能力,就像相信去饭馆吃饭点的菜一定会上来一样,当然什么时候上确实不都那么肯定。

  从九月份传央行加息,众多机构予以否认的事实来看,市场上对于通胀的担忧并不太强,但央行十月份突然加息足以证明央行已经提前着手准备明年巨大的通胀预期。

  而农产品方面可说的更多,先有吉林疯炒绿豆炒家被处罚,后有苹果今年增产却价格走高。可见通胀预期给投机者带来多大利益机会。

  棉花方面,新疆的种棉农民第一次发现自己赖以糊口的经济作物成为别人眼中的“白金”,从8月8块、9块到现在农民纷纷表示没有十三块不卖,惜售心里在山东果农心中也正成一股风潮。

  收购商心里也抹了蜜,看着媒体纷纷报道农产品大减产,国际输入性通胀高涨等利空消息,便都涌入农产品收购市场兴风作浪,作为日常供给品的水果、粮食等成为他们手中的“股票”。

  放眼明年,逐层炒作之势便蔓延至各个领域,继而带动社会商品价格普遍上涨。中国的通胀逻辑不知是经济学原理能解释,还是用“以讹传讹”来说明更好。但最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再大的泡沫也是会破的”。
 

责编 杨军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