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南京90天退换房589套 早有政策出台“堵漏洞”

2010-08-11 03:02:17

每经记者  张初亮  发自上海

        房产新政后,南京楼市一度陷入低迷。进入8月后,随着保利、雅居乐等楼盘的热销,南京房地产市场开始有了回暖迹象。据南京网上房地产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双休日(8月7日、8日)里,南京楼市共认购住宅349套,前一个周末认购量更是达到388套。尽管认购量上周末出现小幅下降,但成交量大幅攀升到188套。

        另一方面,南京网上房地产网显示,截至昨日(8月10日)19点,在过去的90天里南京共退换房589套。

说回暖为时尚早

        7月底8月初的两周,南京楼市表现为“热销”。网上房地产公布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双休日里,南京楼市共计认购住宅349套,成交量更是大幅攀升至188套。而此前的一个周末(7月31日~8月1日)共认购房源388套,其中7月31日认购275套,创下7月以来单日认购量峰值。

        稍显回暖的行情,取决于一些楼盘的热销。如保利香槟国际,据说原本计划只推64套房源,但开盘前意向客户大量出现,让其售楼部临时加推房源至186套。最终该项目去化率达60%。雅居乐、蓝岸3G等,都在周末取得不俗的销售业绩,其中蓝岸3G推出69套房源,去化率接近75%。

        即将开盘的金地自在城二期,认筹第一天在售楼部现场居然出现了排队交诚意金的场面,有消息透露其一天就定出300张意向卡。而毗邻的朗诗绿色街区虽然现场接待要到月底开放,还是吸引了很多专程前往的客户。

        南京网博机构总经理孙海介绍说,从南京一些机构组织的看房车来看,也接近新政前的发车数量,“周末共发车16辆,达到4月以来的峰值,看房人气陡升。在数据上也显示近期南京楼市成交量有适度放大趋势。”

        但南京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南京楼市回暖还为时尚早。南京工业大学房地产管理系副主任吴翔华教授表示:“以前每月的成交量是6000~7000套,而7月的成交量才1000多套,这样的成交对比,很难说现在的楼市回暖了。”

        孙海指出:“市场上还有不少不对等的信息干扰了判断。比如奥体某楼盘,明明领出预售证163套房源,在销售现场却只公示63套。该楼盘在一些媒体上宣传自己成交40套,去化率达到7成,但实际上仅仅成交了两成多,人为地制造出热销情形。”

        南京楼市在成交量方面呈现出适度放大的趋势,一些楼盘也出现热销行情,业内认为多半是价格因素。而另一方面,南京楼市出现了为数不少的退房情况。

        根据南京房地产网站显示,截至昨日19点,共有11个项目有退换房记录。数据统计的90个工作日内,南京退换房共计589套。

        吴翔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退换房是指在产权登记前的退房。这里面有几种情况,一是客户买了房之后后悔的退房,二是录入购房合同的人员操作出现失误,最后也不排除是开发商及代理商搞的名堂,比如以员工的名义买下,虚构成交量,再毁约,这种情况也无从查起。”

南京早有政策堵漏洞

        “根据南京规定,退出的房只能参加统一摇号,开发商不能自行出售,而且价格也只能按当时的销售价格。南京每个月都要举行退房拍卖会,这样就遏制了一些炒房客炒期房的行为。”吴翔华介绍。

        据悉,南京早已印发了《商品房退房认购摇号若干规定》的通知,并于2006年8月18日重新修订了该  《规定》。按照该《规定》,预售住宅包括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经房屋登记机构鉴证备案后,双方需解除合同的,所退房源均须参加抽签摇号再销售。销售价格可由开发企业自行调整,但不得超过原合同成交价格。

        该《规定》较为详细,其中还有“网上公示的商品房退房房源,开发企业不得指定认购,也不得拒绝他人认购,凡出现上述行为,将对该房源进行限制,一年内不得办理转移登记”等较为严厉的规定。

        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南京网上房地产上看到,7月南京商品房退房已于7月28日在南京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举行了公开抽签摇号。根据7月南京商品房退房公示显示,南京7月共退房25套。而8月的退房公示尚未在网上贴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