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央行汇率口风有变 人民币将入升值通道?

2009-11-13 03:45:22

每经记者  曾春  发自北京

        央行日前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09年第三季度)》(以下简称《报告》),引发市场的双重猜测。

        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部分,央行首次去掉了此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表述,而在汇率形成机制方面,则首次提及将“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这两处表述的转变,前者让市场纷纷猜测人民币或将进入快速升值通道,而后者则引发联想:人民币是否将就此脱离与美元  “硬挂钩”?但也有专家认为,央行如此表态主要是为了增强汇率政策的灵活性,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美元升值。

猜测一:

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

        央行报告向来严谨,此次央行“口风”突转,不免让市场开始揣测人民币是否就此开始大幅升值。联系到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近期访华,众所周知的是,美国对于人民币升值的要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尤其在遭遇金融危机袭击后,美国更是迫切希望人民币升值以缓解其出口压力,最近一段时间中美之间贸易争端频发也多与此相关。

        “我个人认为人民币近期不会大幅升值。”外汇专家丁红雨说,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是事实,但是人外贸出口仍未真正好转,热钱虎视眈眈,人民币近期不会出现大幅升值。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表示,从长期来看,人民币肯定会明显升值,但这只有在一定前提下才会发生,即国内产业升级取得了可观进展,国内消费大幅度扩张,出口市场多元化取得了可观的进展等。“在现在这个时期,我相信中国政府不可能牺牲本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去成就别人。”梅新育说。

        丁红雨认为,央行做出这样的表态实际上是为了增强汇率政策的灵活性。由于美元已经跌至低谷,未来升值的可能性较大,但是人民币不一定会跟随美元升值,而是会以一揽子货币作为参考,综合考虑市场因素而定,未来人民币升值或者继续贬值尚无法准确判断。

        一旦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打消,那热钱涌入的动力也就消失了。9月,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推动下,热钱大量融入,据相关数据统计,9月份外汇储备增加618亿美元,当月外贸顺差为129亿美元,FDI预计70亿~80亿美元,根据“外汇储备=贸易顺差+FDI”粗略计算,9月份大约有400亿美元热钱流入。

        丁红雨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增强一定的波动性,能有效阻击热钱的流入。

猜测二:

脱离与美元“硬挂钩”?

        为了抵抗金融危机,中国采取了人民币与美元“硬挂钩”的政策,美元走弱带动人民币持续贬值,因此人民币升值压力不仅来自美国,还来自欧洲、日本等国,其施加的压力同样不容小觑。

        “尽管欧洲、日本等国不断向中国施压,但是近期人民币仍将会盯住美元。”丁红雨说,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特殊政策,在尚未完全度过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不会改变。

        梅新育表示,在决定人民币汇率的货币篮子中,美元所占比重最大,这是因为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投资中绝大多数以美元计价结算,这个事实决定了中国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的程度较为紧密。这个格局不改变,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必然是比较紧密的。

        梅新育还表示,美元的连续下跌源于资本流动和美国利率政策,但这种贬值正滋长着逆转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正与日俱增。在不太久的将来,美国将调整其货币政策,这种调整可能是基于其经济复苏已经稳固,也可能是基于别的国际斗争的因素。

        12日,美元指数跌破15个月低点至74.78,而市场言论也显示出对美元储备地位和美元汇率的不利,美元存在进一步走低的可能。一国有银行外汇市场部人士表示,尽管美元仍在走弱,但是下行的空间已经不大。

        丁红雨表示,随着美元跌入低谷,美元也开始重新进入升值通道,而中国应该利用美元升值的机会,脱离与美元“硬挂钩”的政策,从而进一步完善市场汇率机制。

        央行上述报告也明确表示,将继续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