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银行中报披露过半“以量补价”效果不明显

2009-08-25 01:48:41

每经记者  陈珂  发自上海

        截至8月24日,14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8家公布了2009年中报。去年年底中资银行业提出的  “以量补价”策略到底成功与否正在面临检验。

        8家银行当中,3家银行净利润同比出现负增长、5家银行净利润增长幅度大幅下滑。在同期7万亿以上的信贷投放大背景下,单从净利润表现来看,“以量补价”策略在息差大幅收窄的环境下难言成功。但另一方面,近期多家投行发出的报告认为,上半年银行业绩出现下降,是因为平衡了拨备与利润的关系,“如果没有上半年的贷款天量,利润降幅可能会更大”。

        在净息差大幅下降的环境当中,中资商业银行并没有借势加大中小企业贷款以提高贷款议价能力,没有以丰富贷款结构的方式去扭转大环境的不利局面,相反选择了简单地以更大规模的信贷去抹平息差下降的影响。即使下半年随着央行最终走向升息通道,净息差状况有所好转,但中资银行业“靠天吃饭”的脆弱性,更值得市场的关注。

“以量补价”成功与否?

        去年年底,在展望今年经营前景时,多数商业银行高管给出了“今年业绩增长至少与去年持平”的承诺,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却并未对此承诺予以支持。

        截至8月24日,8家已公布中报的商业银行中,3家净利润同比负增长,其余5家也只实现利润微幅正增长,其中还包括民生银行通过出售海通证券股权获利的“一锤子买卖”。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建设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4.86%,是四大行中第一个曝出负增长的。从目前发布的银行中报来看,净利润下降幅度最大是华夏银行,当期净利润同比下降13.61%。

        在上半年信贷投放创出天量的大背景下,利差的大幅收缩无疑是银行利润增长的最大阻碍。以市值最大的工商银行为例,今年上半年贷款增速高达18.9%,但由于利差相比收窄了0.75个百分点,导致净利息收入下降了11.2%。

        这一现象在股份制银行华夏银行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今年上半年该行新增贷款为704亿元,完成了年度计划的100.6%,但同期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13.61%。

        除利差的收窄外,拨备覆盖率的提高,从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吞噬银行利润的“杀手”。这也成为部分对“以量补价”策略持肯定判断观点的主要理由。

        目前已公布半年报的8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均高于120%,除南京银行外,其余商业银行拨备水平较去年末均出现一定幅度的提升。其中民生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华夏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已经超过150%。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短期内拨备将导致盈利增速下降,但可提高银行持续经营能力,会对长期业绩增加形成支持,市场不必过分担忧(净利润下降)。

        根据深发展和宁波银行的半年报,这两家银行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23.11亿元和7.06亿元,虽然较去年同期有升有降,但其净利息收入却出现上升势头,其中,深发展净利息收入为63.64亿元,同比升1%。这也是“以量补价起到成效”观点的另一个依据。

利差收窄的“天灾人祸”

        “以量补价”成败与否的讨论,让一个疑问浮出水面:在利差等宏观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银行业经营业绩要维持同比不变,信贷规模是不是还应在7.3万亿的基础上继续扩张?

        社科院经济学家张明曾撰文表达了这一担忧,“短短6个月就投放如此大规模的信贷,可能导致3~5年后出现新一轮的不良贷款浪潮。”如果银行业在7.3万亿投放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则潜在的风险无疑更大。

        实际上,在面对利差收窄的不利局面时,不仅仅有“以量补价”一种策略,通过改善信贷投放结构,加大中小企业等银行议价能力更高的贷款,也能弥补利差收窄的损失。以温州地区为例,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检测结果显示,上半年该地区民间借贷加权平均月利率达1.073%。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策略的可能性。

        但今年上半年银行更多是通过降低利率去争夺各地方政府投资公司的授信,甚至不惜以毫无利润可言的票据业务去做大规模,对于风险定价更高的中小企业信贷则投放不足。这种以低价争夺政府项目和票据的策略,实际上又进一步拉低了银行的息差,对于银行而言,利差收窄既有  “天灾”(全球金融危机)也有“人祸”。

        以票据业务为例,部分银行一季度实际运用的贴现利率低至1%,导致贴现利率与存款利率“倒挂”,一些银行甚至与企业联手利用  “虚假票据”使信贷资金在银行体系内空转。

        而对于向政府投资平台的授信,一家股份制银行支行副行长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最担心的是抢不到这些项目,至于利率,大家几乎都是一降到底。”

        实际上,在贷款利率仍处于“管制”状态下,银行上述这种“傍大款”的现象就势必存在,且其盈利能力更多仍是“靠天吃饭”,这也使得中资银行的经营有其脆弱性。

        而值得关注的是,以往一些以中小企业贷款为特色的股份制银行,在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下,也开始向大型银行靠拢。“今年我们的兴奋点转移到了大基建项目”,今年年初,一家以贸易融资见长的股份制银行公司部副总曾对本报表示。

“以量补价”透支未来

        相比今年上半年“以量补价”策略的成败评说,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随着天量信贷导致的资本充足率普遍下滑,下半年中资银行业的发展空间在哪?

        在已发布中报的8家银行当中,除深发展外,其他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南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从今年年初的24.12%大幅下降到6月底的15.2%,下滑幅度达到9个百分点左右。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三家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分别下滑了0.97、0.19和0.9个百分点。

        同时,上述8家银行中,7家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同期下降,南京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更是从年初的20.68%降至13.31%。如果中资银行仍然依赖加大信贷规模来提高利润,资本的减少无疑意味着未来风险的加大,同时对其未来的可持续经营带来影响。

        据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当前整个银行业的静态放贷潜力已接近极限。根据他的测算,1个百分点的资本充足率可支持约2.3万亿元的信贷投放。即使考虑到第一季度后补充的约2000亿元资本,整个银行业加权资本充足率可能仍然下降到了9%左右,已逼近监管要求的资本充足率底线。

        未来,银行是通过增发配股、发债以维持规模化放贷的原有模式,还是转变其发展策略,值得市场进一步关注。

今年内地红酒进口总额有望达40亿元

        金融危机重创下,产品价格承压狂泻,连高档红酒也未能幸免。然而,法国拉菲酒庄(ChateauLafiteRothschild)红酒却成了少有的抗跌品种,令长期持有者毫发无伤。

        香港丰盛酒业负责人温悦林表示,金融危机初期拉菲红酒曾一度暴跌30%~40%,不过很快就涨了回来,近日又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且还有上涨空间。

        香港丰盛酒业负责人温悦林表示,年份较好的“拉菲1982”目前市场标价高达4万元,约是法国另外四大名酒庄红酒的2~3倍。该品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大约只要20美元就可以买一瓶,1997年售价也只有2万人民币左右。

        据悉,追踪拉菲酒庄红酒价格的Lafite指数现只比长期高点低了4.4%,而Vintage红酒基金2008年下跌了33%。

        自2008年2月香港政府宣布取消红酒税后,香港红酒进口量激增。香港国际葡萄酒中心(IWC)专家EddieMcdougall表示,香港的红酒进口数量过去12个月保守估计增加了40%,其中相当一部分被销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据海关统计,仅广东省进口的红酒数量已由2005年的314万升上升至2007年的1392万升,平均每年增加一倍多。2008年1至8月,经广东口岸进口红酒1243.4万升,增长43.1%。广东省红酒业人士预测,2009年广东省红酒消费量将达到5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红酒只占20%,市场增长空间巨大。温悦林认为,按照现在的增长速度,今年内地红酒进口总额有望达到40亿元人民币。

每经记者  印峥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