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央行首次表态货币政策将微调

2009-08-06 01:48:15

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仍将“适度宽松”,不过,央行会更注重“市场化动态微调”,把握好政策执行的“三项注意”——重点、力度与节奏。

每经实习记者  曾春  发自北京

央行报告要点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

        ◆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

        ◆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

        ◆妥善处理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资金供求,合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仍将“适度宽松”,不过,央行会更注重“市场化动态微调”,把握好政策执行的“三项注意”——重点、力度与节奏。

        昨日,央行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以下简称报告)称,下阶段央行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据悉,这是央行首次进行货币政策将微调的表态。

政策把握的三个关键词:重点、力度和节奏

        报告指出,中国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势头日趋明显,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要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

        “央行上半年货币政策有些过于宽松,下半年会保持适度宽松。”海通证券银行业分析师佘闵华说,未来央行对货币政策会进行微调,但总的基调不会改变。

        央行对货币政策的微调将主要体现在公开市场操作上。报告称,央行将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节奏,同时不断优化操作工具组合。

        上半年,央行在保持短期正回购力度的同时,通过合理搭配28天期和91天期正回购操作品种,进一步提高了银行体系应对短期流动性波动的灵活性;此外,央行还根据货币调控需要适时恢复了3个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以优化对冲工具组合。

        佘闵华进一步指出,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回收流动性,这只是央行根据每周的情况对货币政策进行的微调,预计到明年初,央行才有可能会对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

    除了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外,报告在列举今后货币信贷政策重点中还提出,将进一步观察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和政策效应,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资金供求,合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继续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坚持信贷原则,保证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报告还阐述了上述政策思路下的具体工作部署:一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二是继续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三是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另外,报告在分析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时还指出,当前我国价格总水平出现了止跌迹象。

政策退出的三个关键词:时机、力度和工具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在总结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同时,专门用了一个专栏来讨论国外中央银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机制。

        报告指出,目前部分国家的政府和央行已开始研究包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内的危机应对措施的退出策略。一是关于退出时机和力度的把握。理论上,退出应以危机的影响基本消除、经济恢复增长为前提。但实践中,需要对退出时机和力度做出准确的判断。否则,政策退出过快,可能给复苏带来压力;退出过慢,则可能引发新一轮资产价格泡沫和恶性通胀。

        二是关于退出工具的选择。除逐步缩小应对危机的数量型工具规模、适时运用常规工具外,也可以考虑创新其他工具,以保证在经济复苏时既可以较快地回收大量流动性,又不会使信贷市场发生较大波动。

        三是关于货币政策与财政等其他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及主要经济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应避免政策效应的漏损,或以邻为壑政策对其他经济体的损害。

        报告认为,目前来看,在大规模财政政策的配合下,零利率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取得了初步效果,稳定了价格预期,避免了“大萧条”式衰退的发生。

        但是,零利率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面临着诸多约束。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面临着  “维持较低国债收益率以促进经济复苏”和“稳定币值以维护国家信用”的艰难抉择。

        在此背景下,目前美、欧、日主要经济体经济虽有企稳迹象,但危机调整不会在短期内结束。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出口很可能会持续低速增长。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