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树立“大财政”赤字占GDP5%可维持两年

2009-07-28 03:03:29

每经记者  刘琳  发自北京

        从去年年底至今,积极的财政政策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但整体效果仍然引来争议。

        刺激规模是否过于庞大、财政赤字是否面临“超标”风险、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如何脱离紧缺窘境,以及财政政策如何改变政府“自导自演”的局面而转为带动民间投资?昨日,《每日经济新闻》(NBD)就此专访了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中央财政刺激力度还不够

        NBD:4万亿的财政政策在刺激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不少声音质疑刺激力度有些过火,你怎么看?

        李稻葵:总体上看,到目前为止实施的财政政策是比较合适的,尤其是在总量上这个力度是经济增长必需的。

        不过,财政的结构的问题已陆续暴露出来。部分地方政府的项目配套资金跟不上,恰恰说明我们财政资金的调配结构需要调整,中央财政出手的力度要更大,多给地方资金支持,让具体的刺激措施在地方上能够实行下去。所以,财政政策的力度,尤其是中央财政的力度,不是过大,而是还不够!

        NBD:在中央财政也比往年紧张的情况下,地方财政的紧缺应该靠中央财政的支持,还是更多靠地方财政自给解决问题?

        李稻葵:中央财政应该给地方政府更多的资金支持。财政在经济上升期自然财政增加,经济下滑期财政收入紧张是再正常不过的,中央财政不应该因为收入下滑而过分紧张。

        应该注意的是,地方财政过于紧缺的财政压力会转化到银行去。银行给各种项目放贷款是因为有地方政府信用担保,而地方信用靠中央财政做担保。那么与其这样做事后担保,还不如中央财政从一开始就把更多的资金放下去,以减少整个链条上的风险。

赤字GDP占比5%可维持两年

        NBD:中央财政再加强出手力度,是否会扩大财政赤字,甚至有可能超过GDP占比3%的警戒线?

        李稻葵:我认为3%的标准完全可以超过,至少可以达到5%。下半年我国要继续扩大财政刺激力度的一个办法,就是提高赤字率。我们的财政赤字超过GDP3%并不意味着风险过大。

        我国财政政策的制定者,应该借着金融危机的契机,树立起“大财政”的思路。财政现金流不是唯一的、最重要的标准,我们更应关注财政的资产负债表。

        NBD:关注财政资产负债表能够给财政政策带来什么调整?

        李稻葵:我国的财政资产负债表目前是比较健康的。我有一个测算,我国国有资产占GDP的120%,而我国各种负债占GDP的50%。这之间有一大的空间,让我们有足够的余地来扩大财政赤字,加强发行国债的力度。

        另外,“大财政”思路还表现在关注长期的财政平衡。从中长期的角度看,我们把赤字维持在占GDP5%的水平,可以持续2年,这无疑会给我国经济的复苏带来更强大的后盾支撑。

绿色产业一年可创3万亿投资

        NBD:最近财政部表示,下半年财政政策将重点支持新能源等绿色产业领域。你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合适的时机吗?

        李稻葵:我认为已经到了。实际上,我国新能源、绿色经济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成本控制上,都已经可行了。现在绿色产业的很多领域,只等财政方面那一“拨”,便可以起飞了。

        NBD:绿色产业这一领域会为我国带来多大的投资价值?

        李稻葵:据我估算,如果财政政策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绿色产业一年将为我国创造大约3万亿的投资,相当于2008年GDP总额的10%。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规模。

        财政政策未来要做的,就是制定好四两拨千斤的策略,避免像基础设施建设一样,成为政府“自说自唱”的领域,二启动民间积极性。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