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业精选

每经网首页 > 商业精选 > 正文

中国车企收购重组心态调查

2009-03-25 01:49:06

 东风股份副总经理卢峰表示,通用这样的企业,东风买得起,但却养不起。“其他不说,一年至少十几亿美元的投资成本就扛不起。而且还要面对当地文化和法律方面的差异等等,都不是咱们一开始就玩得转的。”因此,卢峰个人认为目前我国车企还没有资格去收购海外汽车巨头。

        每经记者  高巍  岳伟  每经实习记者  赵岩  马子越发自北京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这是一个面临重构的年代——无论是对内的兼并重组,还是对海外濒临破产的汽车资产的抄底。那么,中国的整车制造商心中究竟打的是什么算盘?

面对国际抄底诱惑车企感叹:买得起,养不起

    东风股份副总经理卢峰表示,通用这样的企业,东风买得起,但却养不起。“其他不说,一年至少十几亿美元的投资成本就扛不起。而且还要面对当地文化和法律方面的差异等等,都不是咱们一开始就玩得转的。”因此,卢峰个人认为目前我国车企还没有资格去收购海外汽车巨头。

        “但也不是没有机会,”卢峰表示,有两点中国企业可以去尝试:第一,国外企业退出的市场,中国企业可以去占领;第二,中国企业可以去收购国外企业因金融风暴无力运转的产品线。

        当记者谈及近期我国企业对沃尔沃收购的传闻时,卢峰表示,收购国外品牌,还不如收购它们的关键总成等技术层面的资产,这样对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更有利。因为通常情况下,国外知名品牌被卖到一个更低一级的品牌旗下,其品牌价值也会随之下降。如印度塔塔收购捷豹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目前的国际并购环境,机会的确是很好的,价格也不错,但奇瑞仍然会慎重地对待国际并购”,奇瑞总经理助理金弋波说,金融危机的确为中国汽车海外抄底提供了机会,从前想并购,国际企业也不会卖。但奇瑞进行国际并购首先会关注并购对象的经营问题和风险评估,不希望在并购中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

陕汽:重组考虑并购或控股方式

    陕汽公关部王小民表示,国家希望一些企业来重组其他企业来事先自己的发展壮大,同时这也是企业自身需要的。陕汽也重组了陕西本省的微型客车、商用车等企业,除此之外,零部件企业是陕汽重组的范围。陕汽也有这方面的计划。关于重组,陕汽的态度是,根据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的要求,可采取并购或是控股的方式重组。

江淮:不要兼并要合作

    自“四大四小”概念被抛出以后,属于“四小”之一的奇瑞汽车成为舆论焦点,《规划》指出,“四小”企业可以主导区域重组。而同属安徽的江淮汽车,则被人们认为可能是被奇瑞兼并的对象。

        日前,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对外回应,宣称  “国内汽车兼并重组应当以解决产能过剩为目标,提出几大几小全国区域的重组概念属于计划经济单向思维。而且,重组对于汽车产业来说很敏感,应该提合作重组的概念才更完整。在国内汽车重组中,没有老子和儿子之分。”江淮汽车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王朝云曾表示,江淮和奇瑞之间的合作重组,绝不是资本层面上的,双方在商用车和乘用车不同领域各自存在优势,让优势得到互补“是我们正在做的事”。

        有业内专家认为,江淮和奇瑞在产品上互补性较强,而且资本重组危险性很大,没必要说谁把谁“收”了。

华晨汽车:不会被兼并,也不会去兼并

    近期华晨汽车一直陷于被重组的传闻漩涡之中,北有实力雄厚的一汽,南有财大气粗的广汽,这两家腰包丰腴的企业似乎早已窥视上了华晨汽车这个有着良好研发能力的自主品牌企业。华晨汽车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对于“重组”这个词语显得非常敏感,一再强调华晨汽车的态度是坚定的,不会成为兼并的对象,更不会去兼并别人。虽然国家发布了关于汽车重组的政策,外界有很多关于华晨汽车重组的传闻,但这一切都与华晨汽车没有太多的关系。她说,“华晨并不是反对重组,重要的是重组的企业要互有资源。”

北汽集团:把手伸向零部件

    北汽控股总经理汪大总日前表示,兼并重组,这是北汽实现2009年任务的三大途径之一。他认为,基于全球汽车行业低迷的现状,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完全可以考虑兼并重组控股国外企业,尤其是零部件供应商。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北汽集团正在与零部件制造商德尔福接触,就德尔福准备剥离的非核心业务(包括制动、悬架等)展开收购谈判。如果条件成熟,不排除整体收购德尔福的可能。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腾伯乐表示,中国虽然零部件厂家多、货品全,但核心技术水平不足,是制约中国零部件发展的瓶颈。北汽在国内的零部件制造商并不是最好的,所以趁机进军零部件市场无可厚非。

一汽集团:绝口不提并购

    “我还没看到《产业振兴规划细则》”。3月23日,在接受采访时,一汽集团新闻中心主任高源这样表示。随后的采访中,记者提到了产业振兴规划中有关并购的细则,高源以不接受电话采访为由挂断了记者的电话。

        耐人寻味的是,一汽宣传部在此前传给记者的一份关于该企业落实《规划》的宣传稿中,谈及了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营销”、“新能源汽车开发”等涉及《规划》的诸多条款,惟独没有关于并购的计划。

        对于一汽不谈国际并购等问题,分析师贾新光表示,这可能是大厂往往已经是合资企业的原因,他们了解国际行情,知道目前收购风险极大。

奇瑞:国内重组为做强

    日前,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新闻发言人金弋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国内并购还是国际并购,奇瑞汽车均不会盲目采取行动,而是立足企业需要,谨慎实施并购行为。

        金弋波强调,并购本身不是目的,做大也不是问题,做强才是奇瑞寻求并购的真正目的。“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就是因为盲目追求做大而病入膏肓,现在只能甩卖品牌求生,所以我反对只做数量加法的并购”。

        金弋波说,奇瑞的并购遵循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的原则,只有在企业文化能够融合的前提下进行并购,争取起到1+1>2的效应。

        对于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到的支持包括奇瑞在内的“四小企业”进行区域并购的问题,金弋波表示,产业振兴规划作为中短期的政策对奇瑞是很好的鼓励,但具体的跨省并购,还得看双方企业能否在税收、发展方向和彼此需求方面达成一致。

广汽集团:不为了并购而并购

    近日,关于广汽将“内并长丰,外联菲亚特”的猜想在业内不胫而走。对此,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在两会期间接受全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广汽与菲亚特的合作正在洽谈中,合作可能包括技术层面,也包括资本层面,不排除合资的可能。

        “广汽缺乏的是技术”曾庆红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发动机、变速箱、关键零部件等技术含量高的方面才是广汽重组的重点。”他告诉记者,广汽不会为了并购而并购,只有企业之间的资源能够互补,能强强联合,达到1+1>2的效应时才会考虑并购。

        除了菲亚特,广汽对合并国内车企也抱有浓厚的兴趣。

        据业内专家介绍,位于湖南的长丰汽车在生产SUV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恰恰是广汽的短板,因此,广汽与长丰合作颇被业内人士看好。

东风:国内并购不能“拉郎配”

    东风股份副总经理卢峰表示,由于“四大四小”均是国有企业,国资委自然是汽车企业的“父母”。

        但卢峰认为,就目前在汽车企业合并的现实环境来看,“父母”之言是不太可取的。据了解,在目前汽车企业的合并模式中,全国性和区域性合并是客观存在的。卢峰对此强调,由于历史渊源,汽车企业的企业文化差异还是很大的,有时甚至是相斥的。“尤其是同一区域,两家实力相当的汽车企业的企业文化一定是相斥的,但区域性合并可能就将两家硬拉到一起。企业的合并应由企业自己做主,应该更加灵活,也不应分什么全国性还是区域性。”

        他表示,现在企业间的并购已不是只停留在生产、销售规模等这种表面性的问题上,而是要看到对方企业的优势,这样的优势还要能够相互集中。这种并购才有价值。

重汽:“区域”重组概念仍模糊

    在《规划》中,汽车主管部门提到了“四大四小”的概念,中国重汽成为惟一入选的商用车生产企业。面对“区域性”兼并重组的问题,重汽有关负责人介绍,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符合重汽发展整车的理念。

        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重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具备了与国际企业竞争的能力,可以说在国内的重卡领域做到了领先的地位。“国家要重视、鼓励发展自主品牌,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国家相关部门有这方面的态度,企业也有发展的动力,我们也会积极主动地面对并购。”这位负责人表示,作为四小,重汽只能区域化并购,但这个区域的范围到底有多大还不清楚。对于重组的心态,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重汽已经从小的企业开始重组,解决一些瓶颈性问题,比如增加产能和减少订单流失。“重组必须为我所用,与重汽重组,必须由重汽说了算,以延续整车开发为中心的理念。”他说。

市场时机已至理性并购时代到来?

     几天前,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未来3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8大目标,第四条则是兼并重组取得巨大进展,并指出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并明确提出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

        然而,与以往行业重组大干快上的火热气氛相比,这次车企的反应可是有些冷冰冰,无论是国际收购还是国内兼并,车企们所表现出来的冷静审慎可谓不同寻常。

        从去年10月份普华永道鼓吹抄底美国汽车资产,到年底传出通用来华寻求资产买家,再到沃尔沃从今年二月份就开始联姻中国买家的罗生门事件,那些被各界炒作得活灵活现的中国车商买家们似乎还是各自稳坐泰山,岿然不动,再也见不到上汽南汽竞购罗孚时的鹬蚌相争。

        与此同时,在国内重组大潮来临之际,无论是所谓的四大四小,还是那些被推到风口浪尖、相传财大气粗的企业,也都纷纷抛出了谨慎重组的言论,在国际国内汽车格局突变的今天,中国汽车产业的这些主角们突然变得无比冷静,但杀气逼人——“买得起通用但养不起。”可谓语出惊人。

        原因何在,耐人深思。

        首先,在国际汽车市场严重下滑,产业格局重新洗牌的大环境下,中国汽车产业也难逃干系,危机带来的变革令每一个行业主体都能感受到未来汽车产业全新面貌带来的新鲜味道,因此,在产品格局、产业格局和技术格局都在发生巨变的时候,谋定而思动便成了上策,而且,在经历了上汽收购双龙两败俱伤、上南竞购罗孚的教训之后,国内车企对于海外重组也颇有戒心,从东风高层讲出“买得起通用但养不起”这句话,就能看出中国车企从中吸取的教训。

        此外,简单做加法已经不能适应国际汽车产业发展规律,大的不一定强,但强的一定大,已经在中国车企高层中成为普遍共识,包括奇瑞汽车在内的多家企业也明确对外表态:“重组就是为了做强。”因此,面对国家抛出的几百万的几大规模的四大四小主导重组的思路,整个行业却陷入了深思,到底该怎么重组?谁来重组?重组谁?成为了比数字更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显然,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的中国汽车产业一直存在结构性弊病,前些年的高速增长使得市场之手一直没有起到足够的引导兼并重组的作用。在目前市场出现销量下滑的危机,为加速改变国内汽车散、乱、低、慢的结构性问题提供了机遇。  高巍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  010-65072776

上海:  021-61213899

深圳:  0755-33203568

成都:  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